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短篇小说《孔乙己》,全文仅2500来字,前后却出现了14个“笑”字。这14阵“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声”引来“快活”,“快活”却带来了“可悲”。仔细品读,其“笑声的可悲”,流露于小说的字里行间。 小说第一部分写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接着,小说第二部分描述了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残废的情景。究竟人们对孔乙己笑什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短衣帮"看酒"细节的解读文中写短衣帮来喝酒的内容不多,其中写了他们"细心""看酒"的细节。"他们(短衣帮)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显然,这个温酒的过程,短衣帮是目不转睛地过滤了的。表面看来,作者是在直接刻画短衣帮的小气和不信任人,其实,透过这一表象,我们会不难看出作品揭示的深刻的社会主题:封建盘剥无处不在,封建剥削思想对下一代(小伙计)的毒害。二、关于"十九个钱"的解读文中写斯文人(穿长衫的)喝酒的细节并不多,总体勾画的仅一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  相似文献   

3.
陈艳 《中学文科》2009,(4):96-97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可谓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写出了对亲人的怀念,道出了心底的真情。尽管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但读来却十分亲切。真情,使这篇文章自然朴实,真切动人。  相似文献   

4.
赵起 《南昌教育》2004,(4):23-23
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初三学生虽已不算陌生,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会感到比较深奥难懂,因为鲁迅作品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太深刻了。学《孔乙己》这篇小说而言,大到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小到结构线索、难解语句、精妙字词,真是无所不有,这就给教师在时空有限的语文课堂上解决好这些问题,让学生真正领会理解这一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王玉芳 《学语文》2002,(6):22-22
《药》是篇传统课文。为了上出新意,我力求做到深挖教材,剖析学生心态,做到“点其兴奋点,巧设疑惑处”。心理学以为,当受到外在刺激而引起某些需要、动机、思想认识、情感、意向的心理冲突并成为兴奋点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强,思维活动也处于  相似文献   

6.
1.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袭自然的情感,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2.现在流行一句话“动什么也别动感情”,可是没有感情的生命有什么意义?语文更不能没有感情,语文失去感情,就好比春天没有花朵,夏日没有绿阴,秋天没有硕果,冬日失去暖阳;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可能给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师: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时演进,感应社会脉搏的小说创作百花齐放,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时代的声音与灵…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孔乙己>是一篇深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诞生虽已近百年而魅力不减,这显然不仅仅在于其拥有"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的思想意蕴.因为该文本首先是一个用语言文字建构的审美客体,其结构的组织、语言的选择和技巧的运用同样是其散发魅力的重要一环,而且还是思想意蕴得以寄寓和表达的首要因素,所以对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的发掘和认知理应属于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而且鲁迅曾对孙伏园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惟其经典,因而每次笔者教学本课时,总是小心翼翼,尽大尽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有趣的语文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说它有趣,不单指课堂气氛热闹、师生情感投入,更是指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师生都在忙着给孔乙己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92年天津市青年教师“希望杯”竞赛中,我们选择《孔乙己》为教学篇目,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受到好评。我们的做法是:确定恰当的切入点,选择最大效益的知识点,形成教学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引入新课 师: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鲁迅他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篇短篇小说,鲁迅的回答是——《孔乙己》,并认为这篇小说有大家风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 (一)教学活动一:整体感知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情节.这篇文章的高潮是哪一部分?在哪一节?是哪个事件? 生:第10节和第11节,断腿后的孔乙己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情节是高潮.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目标: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及其科举制度的罪恶和腐朽. 2.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体贴善待别人.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有趣的语文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说它有趣,不单指课堂气氛热闹、师生情感投入,更是指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师生都在忙着给孔乙己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晋 《学语文》2008,(5):53-53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蕴藉深厚,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深邃的经典之作却因时代背景久远、主题严肃沉重等原因。难以与十六七岁的心境相契合,在课堂教学中遭遇了学生冷漠、畏惧,甚至排斥的尴尬之境。  相似文献   

15.
“越是经典越不好教。”相信这是很多教师共有的感受。尽管经典篇目可以便利地找到很多资料,但同时也使得经典成为人尽掘之的金矿,很难再在挖掘过程中找到一些“惊喜”。看江苏杨老师的这篇实录,居然难得地产生了耳目一新之感。篇目还是那个篇目,主题还是那个主题,只是因为切入点的不同,便使整堂课都充满了灵动之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这篇老课文的新课堂吧。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先学习一下“孔乙己”这个称呼的来历. 生:孔乙己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这个绰号. 师:可见其身份地位的—— 生:低微,卑微. 师:他的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我”,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 师:第1段里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 (屏显.生齐读.)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 一、品读孔乙己的形象,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悟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第一场雪》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机地渗透了美的教育。一、步入意境,感受美"雪中"这部分,作者写了冬雪之夜,万籁俱寂,但突然积雪压枝,发出了"咯吱"一声,打破了雪夜的宁静,突出了雪大的特点。教学时,我启发学生从雪的形态"大片大片""纷纷扬扬"、下雪的速度"一会儿白了"、声音"咯吱一声"几个方面体会雪大。然后,让学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导语 记得有人说过.“他的路不知从哪里开始.但却知道在哪里结束:一段岁月的冷滢.一种旧制匿的腐朽.一个时代的没落。”这就是孔乙己可怜可悲又可恨的一生。在这篇《孔乙己》的续写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党员登记表》这篇课文,着力刻画了共产党员黄淑英和黄妈妈的英雄形象。通过黄淑英母女为了收藏党员登记表,保护地下党组织,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热爱与忠诚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