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外界刺激因素将会发生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人生道路的新阶段,随着环境的转变,大学新生常常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德育工作应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的开展,这是保证大学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过中学的苦读,大学新生在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后,他们往往觉得眼前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也多少会感到迷茫。很多学生曾经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也很快迷失在汪洋学海中。目前看来,这种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大学的学习不了解、不重视等原因造成的,这也给后来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大学新生正式上课前开展关于大学学习方面的教育,即所谓“开课前教育”,藉此帮助学生们迈好大学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生素质教育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前后新生情况明显不同,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其素质也有下降趋势。我们应针对扩招后新生特点,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打好新生大学生活的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都有大量大一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班主任是管理大学新生的重要成员,应仔细分析大学新生入学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发生的思想转变,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蒋钰珮 《文教资料》2009,(28):210-212
大学新生的问题近年来已为理论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探讨。为了探索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实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际出发,运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工作助理在新生大学适应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应充分考虑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英语学习向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阶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总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是不知所措:大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期间的美好时光?与高中相比,大学里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突然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就会产生大量时间不如该如何配置的念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密切:教师亦不再事事耳提面命;学习的目标同样不再似高中那样单一、明确:高中的目标独一无二,即考上大学,到了大学学生仿佛突然失去目标反而难以适应。笔者认为新生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大学是做什么的,也就是从功能的角度上讲,大学的内涵是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在大学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刚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必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迫切需要给以及对的,具体的引导和教育。所以新生入学后,首先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入学专题教育,这既是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课,也是高校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天中学刊》2001,16(6):114-115
大学是一个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学习紧张、提供自立的场所。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适时地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施以正确的引导。 一、新生阶段 大学一年级是问题多发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生活的适应不良,包括对生活环境变迁、学习方式的改变、群体成员生活习惯差异等等的不适应。其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问题尤为突出,从而影响到大学新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所以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必须解决好许多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应该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一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集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功能严重缺失的现状,从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出发,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学这个重要而且潜力巨大的德育渠道,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和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路径,这对于当前深入发掘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中非德育学科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出现严重的德育缺失现象,德育问题引起强烈关注.强调专业课教学是德育渗透的载体,是对大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研究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高校全过程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编排的逻辑思路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德育教材思想的统一性。但课程在教材编排形式上缺乏变化,在传统文化上不够深入。如何在传统文化上深入和提高德育内容的艺术性,是德育教材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中非德育学科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出现严重的德育缺失现象,德育问题引起强烈关注。强调专业课教学是德育渗透的载体,是对大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研究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高校全过程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忽视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一直处于低效之中。现代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是建立在学校德育课程之上的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德育课程的课程观,是指导德育课程实践的核心要素。只有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才能为现代德育的实践和实效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属性是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载体和渠道。但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功利化、实施表演化、主体缺失化等现象却突出地体现了德育功能的弱化问题。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必须积极探索强化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引导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性质的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其教育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宗旨,遵循学生思想品质形成规律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律,科学施教。  相似文献   

18.
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有效的品德教育必先理清其涵义及课程设计理念,在民主、自由、多元与开放的新世纪,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包括课程观、学校观与社会观等九个理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以免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上好高职法律基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德育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成才的实际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选择正确的行为,走好人生之路。因此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德育课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引入到德育领域的研究范畴。随着德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关于德育课程的内涵及其外延,关于德育课程的功能及其实现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是德育理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需要,而且是德育新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