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晶”对“品”说:“你们家难道没有装修?”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丙”对“两”说:“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听到“鬼”,你一定会很好奇,这个“鬼”可不是指什么死鬼或女鬼之类的。你想知道我们班有什么“鬼”吗?好,现在我就说给你们听。不过你听了我说的“鬼故事”可别毛骨悚然或大吃一惊哦!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再”和“在”: 你们好! 我是乱用你们的小主人子淇。对不起。你们原本是汉字王国同音城的一对好兄弟,可自从为我服务之后。就很少再像原来那样一起说说笑笑了。  相似文献   

5.
《学子》2009,(4)
现在再说“早恋”。肯定会有同学说姐姐过气了。可是姐姐真的收到了好几封信.跟我讲述你们的小心灵里是怎样开出爱情的花花。姐姐在这里先表明一下立场,我不反对“早恋”,不过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什么。请看我下面的文章;但是我强烈反对高中生过早性行为,原因是什么,也请看我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7.
李小霞 《湖南教育》2006,(11):23-2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听众问正在做报告的著名企业家,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而是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圆”“零”“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顿了一下,然后告诉听众:“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下个缺口,让我的部下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节作课,写的还是老掉牙的“我的理想”。拿着教科书,拿着以前的教案,我走进了教室.开始作的教学。“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上,你们要担负建设祖国的重担.谁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把以前说过多次的导入语一字不漏地又说了一遍,在学生响亮的回答声中我肯定了那些有着远大理想的学生,也鼓励了那些还没有“大志”的学生。接着,学生按部就班地在下一节课动笔写作了.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了解性地引入,动态性地感知 师:(板书“倍”)对于这个字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倍”就是倍数。生:我知道有几倍。……师:数学中的“倍”,确实有像你们所说的“倍数”、“几倍”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统计”。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统计吗?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全班无一人举手回答)师:看来,小朋友对统计都不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个“华山论剑”,比一比,看谁这节课学得快、学得好。案例二:师:小朋友,你们看过《哪吒传奇》吗  相似文献   

11.
贾静 《四川教育》2010,(2):92-93
数学课堂上的“温暖”一位叫李立的数学老师,这样讲解提取公因式:“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工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爱国”。一年后,老二出生了,这位工人毫不犹豫地为他取名为“爱民”。又过了一年,老三出生了,憨厚的工人想了想,给老三取名为“爱党”。老三满月那天.造反派来了,把这个工人抓走了。工人问:“我犯了什么错?你们抓我?”造反派头头说: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功的人生,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成功”?最近,一位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让我思考了许多事。  相似文献   

13.
在叙述过程中,“第二人称”的“你”和“你们”,是客观存在的。只承认“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而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是不妥的!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存在,原因何在?有人认为当说到“你”或“你们”时,是以“我”为立足点。仍是“第一人称”叙述;(朱伯石主编《写作概论》第6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如果按此推断,那么,“第三人称”叙述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4.
我执教《高大的皂荚树》,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和文本、作者展开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课堂实录的一部分。[片段一]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生“: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这一句中的“启迪”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仔细思考可以帮助你们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根据你们平时阅读的情况来说说。生:是启示、启发的意思。师:请联系实际再想想。…  相似文献   

15.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6.
捉老鼠     
2月18日 晴 猫咪误食毒鼠,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下尖嘴鼠仔可得意了,它们或独自或结伴出没于家中,满屋拉屎不说,最可恨的是它们经常分享妈妈留给我的美食。 “哼,什么东西,居然敢跟我争东西吃,看我怎么对付你们这帮无赖。”对着一老鼠洞我怒气冲冲地吼道。嘿,这帮家伙说它们是无赖,它们还想争个“老大”。我刚吼完,一老鼠就大大咧咧地出洞了。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教材《祖国在我心间》课堂教学片段一:师:你们课前去摸模、看看地球仪了吗?(生答“是”)那我想,你们一定知道地球仪上这大片大片的蓝色表示的是什么吧?(生回答“海洋”)师:剩下的是陆地。在陆地上有一片区域是我们祖国的领土,你能找到吗?  相似文献   

18.
一位著名企业家做报告。当听众询问他最成功的经验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问大家:“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说。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学校管理不也应如此吗?学校管理者不大包大揽,给下属留个缺口,就是留下了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空间。事必躬亲,是对下属、对员工智慧的扼杀。长此以往…  相似文献   

19.
师:我们知道“倒”字是多音字:一个读“dao”,一个读“dao”。在这里我读“dao”,因此题目读为《倒(dao)数的认识》。(生齐读题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的生活中,持续着一场关于“应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战争。上大学时,它表现为我“应该”选什么课和我“想”上什么课,进一步来说,就是我应该主修什么专业和我想学什么专业。“应该”,意味着人们对我的印象,有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压力。,“想”,意味着我基于本能和自然意愿而渴望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