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2.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虽然做父母的都对孩子倾注了无限深沉的爱,但在一些家庭中,这种爱却得不到应有的反响。孩子往往把自己得到的一切关怀都视作理所当然。这是因为,这种爱是“单向输入”,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5.
应培养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张凤珠在我国现有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大多数,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上得到的是单向“输入”,却不知如何付出,也不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缺乏“爱心”,一切以我...  相似文献   

6.
<正>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是触及孩子心灵的琴弦,用爱去培育孩子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一直工作在普通中学,面对的是大量所谓的"后进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以爱施教,往往是最成功的。因为师爱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倾注了很多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在内,所以它的分量就显得更重。一、身体是人之根本管理班级我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如,年年冬季,班里都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这么不易,他们是这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实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动准备课件、写字板、几位家长的录音带,每位学生选好一张全…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  相似文献   

10.
记得《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所以,我对学生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这种爱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发自肺腑的、不由自主的爱.我时刻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一切的种种,换来的是孩子们心扉的敞开,心灵的贴近.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一出世,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每个成员都对他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和无徽不至的关怀。当孩子从什么也不会发展到会走路,会用简单的语言与熟悉的人交谈,会摆弄玩具到玩简单的游戏,他的身心各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但让孩子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他的情绪、情感马上发生变化,会有不安全感,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2.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13.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15.
马俊妹 《教师》2010,(36):123-123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溺爱、矫惯孩子,事事为其包办。有的教师也把幼儿视为柔弱的个体,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17.
正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讨回自己错过的机遇,提升家庭在世俗社会中的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那些能够好好地工作、学习,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即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才能的人,在与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后就变成了不能分析最普通的事情的人了?因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健全的理智、生活经验、智慧和他们终生所积累的聪明才智.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们不再是“正常的“人了,连微不足道的问题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原来只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对自己孩子的爱.爱-这是最伟大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来说能够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只有人的精神才能创造的人类最伟大的珍品,这种情感也是制造废品的原因,即造就拙劣的人,自然也是给整个社会,首先是给家庭带来危害的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记得《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所以,我对学生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这种爱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发自肺腑的、不由自主的爱。我时刻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一切的种种,换来的是孩子们心扉的敞开,心灵的贴近。忘不了,在那风雪  相似文献   

20.
品德美育课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教学过程,是真善美的统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如果父母长辈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予孩子,却忽视了培育孩子爱父母、敬长辈、同甘共苦的品质,只会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缺乏情感,自私自利,回报意识淡薄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