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严把建筑材料检测关,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做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对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常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常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应注意的要点,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不仅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甚至关系着整个社会利益,因而作为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体系,以确保整个检测工作开展得规范、有序。该文从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立、如何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几个问题的解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许小凤 《亚太教育》2023,(7):116-119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中职学校土木工程建设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学习“建筑材料与检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技术领域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主动思考如何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现状,探析这门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路径,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逐步完善了教学大纲,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建筑材料展示室。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建筑材料与检测》被评为2008年度河南省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6.
建筑钢材是现代桥梁工程主要的建筑材料.钢材具有很好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不足的是易锈蚀、维修费用大等.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钢硬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特点等进行分析,论述课程地位与作用定位,为后期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理论教学部分和试验教学部分。结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施工现场或校内实训中心,将理论教学改为现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教学要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要创新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对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和内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建筑材料质量监测检验管理系统,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对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思维和交流的细胞。词汇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为了更有效的督促学生掌握好单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摸索实践,寻找有效地英语单词识记的检测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实际的操作,探究出有效地单词识记检测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记忆写出需掌握的单词。并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的指导下反复记忆和巩固。这种识记单词的检测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VBA代码中的错误捕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写程序,代码就可能包含错误,本就VBA代码中错误捕获的重要和捕获代码错误的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气缸检测,能通过定量分析来指导、控制生产的大都制造成本甚高,而成本低廉的又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漏检、误废现象严重。本文作者设计研制的检测装置,成本低,效率高,检测项目全面,检测指标量化,适用于指导、控制生产,特别是中小气缸生产企业。现已小批量投入使用,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本文在介绍这一新装置的同时,对有关指标参数亦进行了较详尽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简介了机械工程中应变检测的意义和基本方法,重点说明了基于LabVIEw的动态应变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硬件组成,以及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该系统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和具体的设计过程,给出了机械振动中应变测量图例,最后指出该系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技术应用.该系统可实时表现所测得应变值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测量系统检测效率高,简单易用,可按需增减其他功能模块,在机械参量的检测中广泛应用,非常适用于机械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开设激光探测音频信息的设计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讨论了这一设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等,研究了探测效果与入射光角度、硅光电池被照面积与感光面比值和音频信息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在10~70°之间、照射面积与硅光电池感光面之比在1/4~1/2之间时,探测效果很好,音频信号频率越低探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巴克豪森效应和磁滞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磁质在交变磁化场作用下产生的巴克豪森噪讯效应。通过对磁巴克豪森噪讯及磁滞回线的测定,研究了巴克豪森噪讯RMS及矫顽力Hc与铁磁材料的硬度HRC的关系,提出了铁磁材料硬度的2种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速漏磁检测中缺陷的信号易被噪声掩盖,采用自适应滤波消除相关噪声,并采用小波软阈值消噪方法消除残余系统噪声,可有效识别被噪声掩盖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与学生所学的前修和后继课程相结合,研发了便于学生制作、调试和使用的实验模板。该实验模板集成了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和显示电路。学生通过制作、调试和使用此实验板,对于设计检测系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做此综合实验有助于对本专业学科体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Design of intelligent detect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telligent detect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is designed. Its hardware includes the card reading module, the wireless digital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LCD module, the random password keyboard module and a 16×16 lattice word database based on e-Flash MM36SB020. Its software is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the central control computer and the entrance management base station. To resolve the conflicting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a method of delaying time at random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In light of the emergenc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s based on data mining in education sciences, and the potential they offer to detect non-trivial information in large databas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used to detect factors linked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large-scale assessments.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non-experimenta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a sample of 18,935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99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Baja California state (Mexico). The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ENLACE tests and context surveys given to students in Baja Caclifornia. Decision trees were used to apply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rsonal factors are most indicative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followed by school-related and social factors.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and those shown in literature, highlighting how simple decision trees allow a greater 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an other models an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