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顾炎武《诗本音》以"无韵"对待的诗句,段玉裁当作"合韵"。"无韵"与"合韵"的对立不是段氏有意放宽了押韵的原则。段玉裁用"读如"或异文标示实际押韵音的例子揭示出合韵的本质,即韵脚字在古音系统中的读音与其实际押韵音异部。"无韵"与"合韵"对立的原因是,顾炎武不知某些字有实际押韵音与古音系统中归部音(本音)之别,遇有韵脚字异部者,按"无韵"对待;段玉裁严格区别实际押韵音与古音系统中之归部音,将韵脚字未按本音押韵的情况视作"合韵"。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诗本音》指为方音的韵例,段玉裁当作合韵。顾炎武所言"方音押韵",多无方音实据,属主观推测,而且概括不了其它原因所致韵脚字异部的现象,这是段玉裁用"合韵"代替"方音押韵"说的原因。"方音押韵"的特点是韵脚字的押韵音与系统中本音异部,与段氏用"读如"或异文所示的"合韵"特点相同。合韵的内涵是韵脚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导致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语音“变转”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转"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变转"理念是贯穿其古音学理论的重要线索。其要点在于:(1)"音变"与"正音"配合,揭示古韵系统向今音系统各韵的演变。正音发生敛侈变化而分化出新韵,"音变"是同一韵部内部古今语音的变化。(2)"音转"与"古本音"配合,揭示古韵发展演变过程中偏离常规演变方向的例外变化,发生变化以前的那个音是"古本音"。(3)据"变转"及其时代定古韵的分合。(4)据"变转"考察音韵失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上古韵部自顾炎武开始,到段玉裁时,古韵分部才定大局。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段玉裁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合韵说,段氏首开用合韵说确定上古韵部的先河。合韵说对古韵分部的作用不亚于顾炎武的“离析唐韵”。合韵说是段氏古音学的核心,也是每个研究上古音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仅看到了研究合韵说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段氏的说法与后人对合韵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上述原因,兹根据《六书音均表》①来探讨段氏的合韵说。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注》中,"冒"及"冒"声字的古音被归入不同韵部的事实说明:"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并非段玉裁关于形声字古音归部的原则。段玉裁对"冒"及"冒"声字的古音归部是从两方面着眼的:韵脚字依实际押韵归部;非韵脚字,或根据同韵系联,或取其今音上推。要注意的是,同韵系联的归部法,仅适用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段玉裁所谓"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仅是从造字谐声的角度来说的:形声字创制之初,在同一语音系统内,其读音与其声旁之读音必当一致。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对"舟"声诸字的归部,并非遵循"谐声同部"的原则。韵脚字的归部依据押韵情况;非韵脚字的归部,根据古今音对应关系上推。对多音字的归部,一字协两部者,选择押韵次数多的为正音;非韵脚字,选择传承通用音为正音。谐声系,仅限于把同谐声且中古同韵者归入同一韵部。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注》中关于"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古音归入不同韵部的情况表明了段玉裁对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并不是依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而是另有原因。具体是:押韵字根据押韵音归部;非押韵字则按照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今音上推来归部,但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同时"同谐声者必同部"原则只限于形声字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8.
"古合韵"体现的是古音材料中常规谐韵关系与例外失谐现象之间的矛盾,特征是"古与古异部"。段玉裁用"古合韵"统摄了韵脚、谐声、假借、转注异部,以及异体字声符的变换异部、通语与方言异部等"失谐"现象。段玉裁用"合韵"统摄古音体系内部各类失谐现象,并非对上古时代语音的时空变化失察,而有特殊用意和所面对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结合段玉裁归纳出来的假借的几种类型,根据论题假借字音近度的研究,按声韵关系把假借字进一步细分为以下4种类别: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近韵近。运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微观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作品,仅分析假借字和本字的音近度关系以及所占比例,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注》的学术价值以及假借字和被借字声韵关系提供翔实的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的《六书音均表》四,统计出段玉裁《诗经》“古合韵”109例,然后利用今人古音研究成果,逐一考订,重新缕析,把属于“合音”的分为三大类,计有102例,并在每一大类下面以音理分析;对不属于合韵的7例,也一一作了分析,指明这是段氏《诗经》“古合韵”的少数讹误。段氏《诗经》“古合韵”在音韵学研究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基本上能反映《诗经》合韵的诸种情况,为研读《诗经》押韵提供了方便;《诗经》合韵又反映了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同时也给音韵学者对上古音的拟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徐本《说文·食部》共收录汉字62个,重文18个,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对这部字的修改一共有12处,涉及到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其中对字义作修改的一共有八处,可分为修改用字、增补用字、删减用字三类。我们将这三类情况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段玉裁和顾广圻在文献校勘问题上产生了一场影响很大的争论,顾广圻主张“不校校之”,段玉裁主张“定底本之是非与定立说之是非”。关于这场争论,后世或是段而非顾,或是顾而非段;或认为是吴、皖两派校勘家的门户之争,或认为是对校、理校的校勘方法之争。实际上,段、顾之争只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并没有对立性的分歧,不能断然当成是吴、皖两派校勘家之间的对立。段玉裁“定底本之是非”的原则顾广圻也在用,顾广圻“不校校之”的理论段玉裁也是认同的。段、顾之争直接推动了清代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卢文招的“两通者但注其下”的原则,王引之的“三改三不改”论,都是这场争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常常从结构、语义、语用等语法角度对句法加以分析来解字释词,这些句法分析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14.
段注同义词辨析代表了古代同义词辨析的最高成就,为了继承发展段注同义词辨析的成果,我们有必要站在今天同义词辨析的发展高度来清理段注的同义词辨析。本文主要从同义词辨析的三环节——构组、立义、辨异这三方面进行论述,力图廓清段注同义词辨析的长短优劣,为同义词辨析在继承段注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类推机制,简称类推,又叫类比,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汉语语瞢史研究方面,类推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探求中古音类、分析上古声母及归纳上古韵部、构拟《切韵》音系、探讨语音史具体语音问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说文解字注》中有关词义引申的用例作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段玉裁词义引申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段玉裁只在概念上把引申和假借区分开了,但没有贯彻到底;段玉裁只认识到了词义引申的途径是由本义延伸出来的,他对由近引申义或假借义派生出的远引申义却很少分析;过于崇古。  相似文献   

17.
段力佩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其从教的数十年生涯中,锐意革新,不断进行教改。从其上世纪60年代总结创造的“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暨教改经验,到80年代总结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形式,以及90年代初又提出“自学自创、自治自理、自觉体锻”的培养目标,引领了上海育才中学实现了教育改革的一次又一次飞跃。这些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构成了独特的育才之道,对上海乃至全国教育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等乾嘉大师在北系官话的背景下研究上古音,研究目光受到了局限,只有大类之别而为音值的探求所困扰。历史语言学的最大功绩在于使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摆脱了旧有参照系的束缚,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坐标系中,从而更有利于对古汉语真实面貌的探求。  相似文献   

19.
对戴震《毛诗补传》中文献整理的三种方法——注音、训诂、校勘进行梳理:首先,《毛诗补传》通过注音来表明经文押韵的方法,有直接表明与间接表明两种;它有时又能根据押韵规律来校勘经文。其次,《毛诗补传》训诂特点主要为:注重因声求义、反对缘词生训、点明行文规律。再次,《毛诗补传》校勘内容包括校衍、脱、误、异、错位等,使用校法多样,校法有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两种。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留学生来说,语音关系到语言学习的全局。语音教学不仅要教声、韵、调,还要教音联、音变,还要教停顿、轻重音、语调等语句韵律。根据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可提出一些可行的语音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