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社会转型,美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丛生,社会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发挥国家作用,由国家调节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于是,曾在美国镀金时代盛极一时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逐渐衰落,国家干预主义思潮迅速崛起。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崛起不仅为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为社会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复杂多元又影响甚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该思潮又反过来影响文学创作,体现在向传统回归和对启蒙解构两个维度上。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叔叔的故事》和《白鹿原》即可以看出“解构”和“回归”是如何成为90年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关键词的。  相似文献   

4.
权威主义在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韩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和指导理念,影响着韩国教育政策的制定。20世纪60年代以来,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权威主义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经由后权威主义过渡到权威自由主义,在权威主义变迁的各个阶段,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过程与特征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权威主义变迁与教育政策制定二者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权威主义的变迁影响了韩国教育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对我国大学教育影响较大的有经济主义思潮、科技主义思潮和终身学习主义思潮等。大学教育是制度教育的终结。因此,在制度教育的终结阶段,大学教育要有所为,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在中东推行民主战略。美国民主战略的理论依据主要为“天生优越论”、“天赋使命观”和“民主国家和评论”。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战略经历了初步推行、全面推行和强制推行三个时期。美国民主战略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理论上缺乏合理性,实践中采取双重标准,伤害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7.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苏俄先后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力图改善对华关系.因此苏俄两次对华宣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通过对宣言出台之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可知,苏俄希望借此来打破协约国的封锁包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8.
尤根@哈贝马斯近来对美国全球战略背后的所谓"自由民族主义"观念的批评,与他对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本理论设计的批评,有相似之处.这是意味着罗尔斯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接近自由民族主义,还是意味着哈贝马斯对罗尔斯的批评不成立--至少不适用于罗尔斯的国际政治理论?本文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否定,并论证其原因在于,罗尔斯的政治理论作为一种"虚拟对话的普遍主义",介于自由民族主义的"独白的普遍主义"和哈贝马斯的"对话的普遍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开始滥觞,人们提倡文化与价值的差异、多元和特殊。哈贝马斯坚持普遍主义政治的可能,其实现依赖于公共领域中的理性沟通,在立法与行政的合法程序中寻求共识。罗尔斯提出了"正当优先于善"的命题,在人们所信仰的多元化的完备性学说的基础上,公民就政治领域诸问题达成重叠共识。这种对话的普遍主义有待建构,能为我们支离破碎的世界提供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在美国的产生,固然与美国近年社会结构变化相关,但从更本质层次上而言,其根源在60年代的文化运动。60年代的美国青年通过对“人”这一主体的认知功能的再认识,对人类认识观念的再反思,使得思维论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总体化、同一性走向多元性、多样性;通过对价值的重估,倡导多元兼容性的概念,打破单一性的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内涵遥相呼应。同时,通过对正统理论的挑战,彻底地动摇了盎格鲁一撒克逊这一美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为多元文化主义者的目标诉求——元与元之间相互平等——架起了一座隐性桥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的离婚潮之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离婚的主动者、离婚主体、阶层的广泛性、离婚的发生地等方面,除此之外,它们在反封建性、受西方文明和文化观念的冲击、政府颁布的法律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等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离婚的影响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耳其博士生培养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中东技术大学博士生招生方式、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要求、考核制度和学位论文要求的现状分析,发现土耳其博士生培养始于20世纪30年代,21世纪快速发展,已形成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多方合作的指导机制和充足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应进一步保障生源质量、强化过程考核、增强合作交流、加强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永恒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关于教育影响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二者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来影响其教育目的的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的争论乃是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的争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语境主义是不同于普遍主义与约定主义的一种建构正义理论的方法。其基本观点是,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没有一种正义原则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所有语境,同时,正义原则也不是习俗的另一种表述。在戴维·米勒看来,"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的观点,使语境主义区别于普遍主义,"正义原则与语境的系统性关系",又使语境主义区别于约定主义。然而,既想强调正义原则的相对性,又想强调其客观性与普遍性,使米勒的语境主义正义理论进退维谷。文章试图以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的思想为分析案例,通过阐释正义理论语境主义建构的理论预设、基本方法与理论范型,揭示语境主义方法的两难境地,进而为思考正义理论提供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5.
描写类语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类型,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或描述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受。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从修辞文体角度分析语篇中词语选择、句式长短、修辞手段带来的效果,还可以从作者对句子主位的选择分析文章的信息编排方式,达到获取信息和欣赏语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承受的“非诗”的负载实在太多。文艺理论上的各式各样的“论”,各式各样的“主义”,使诗歌疲于应付这些需要,弄得六神无主,至于诗的本体特征究竟是什么,反倒无关重要了。新时期诗歌领域,追赶“主义”新潮,吃了苦头,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困扰文学创作的,还有个“文化”问题。渗透在诗歌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超越于狭隘地表文化的大文化,是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一种深层次的意蕴。如果把地域文化的表面现象,放到作品中去展览,使艺术创作混同于考古学与民俗学,反倒是破坏了文化,没有文化了。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7,(3):72-75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是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型社会思潮,具有即时性与自由性、虚拟性与现实性、复杂性与非理性、大众化与群体极端化等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潜伏期要进行紧密跟踪和及时预警,在爆发期要进行动态引导与快速处置,在消退期要进行纠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俄国以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有功为由,向清政府提出一个把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的"借地筑路"计划。俄国向清政府提交路线方案后,又出尔反尔地决定将铁路线南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便于以后对华侵略。但是,在清政府已经同意俄国要求的情况下,俄国由于取得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便又主动放弃了新的"南线"方案。在这个交涉过程中,俄国的阴险和狡诈,清政府的腐败和愚昧,均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吴进珍 《英语辅导》2010,(3):222-224
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1817—1862)与东晋时期的陶渊明(365--427)生活时代不同、国度迥异,但在文学思想上,尤其是在自然观上却惊人地相似。本文在对两者文学思想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共性所在,并进一步探讨其共性存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概况《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是新中国建立后创办最早的历史教学专业刊物。笔者整理了近14年《历史教学》(1990—2003年)刊登的所有文章。按照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向,笔者首先从“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对这些文章作了一次梳理,制作了表1。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