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中,就谈到了有关“幼稚园与小学一年级之联络”问题。建议“小学一年级与幼稚园联络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一年级应当与幼稚园有密切的衔接,以免双方受损失”。他还提倡道尔制的教法,认为“一个活泼的幼稚生在幼稚园里活泼惯了、自由惯了,一旦进了形式很重的小学,当然要发生种种困难”。由此可见,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对于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幼儿刚进入小学阶段后非常不适应,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发挥出家园教育的合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及意义,同时探究了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的推动作用,最后,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究了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幼儿的重视度普遍提升。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幼儿大班期间,家长对幼儿“学到什么”关注度非常高。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教学范围和小学知识性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基于幼升小、“教育起跑线”等教育观点的出现,家长对幼儿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也在本质上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大框架。很多家长将片面的教育观点和对幼儿的期待放到了幼儿园升小学教育中,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家庭中没有很好地与教师建立共同体,协助幼儿园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聚焦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误区,立足儿童本位,发挥学园“行走”特色,展开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家园对话、家园行走、家园共建”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构建幼小衔接家园协同机制及幼小衔接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破解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难题,守护幼儿从容步入小学。  相似文献   

5.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会受到自己的性格、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数学文化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浅析对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曾经看过一本特殊的词典——《魔鬼词典》,其中对家长会如此描述:  相似文献   

7.
李娟 《学前教育》2005,(11):30-3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幼小衔接"中家长作用如何发挥受到教育界极大关注。由于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方法的引导,在各种宣传的误导下,家长盲目"提前学习"、热衷"超前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持怀疑态度,家长积极参加各种"幼小衔接"辅导班,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传递了"负能量"。应通过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积极参与幼儿学习、维护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与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合作,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太重视体育"幼小衔接",文章提出要重视体育"幼小衔接"的教育作用,基于调研对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设园本体育课程,组织丰富、有趣、有挑战性的户外室内运动等途径,引发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支持大班幼儿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要和家长携起手来,家园合作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日的教育发展具有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在学前教育方面均设有托儿所及幼儿园,两国坚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小学科目设置上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我国起步较早,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该国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因此,阐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中借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葛康伟 《亚太教育》2022,(21):35-38
在新时期背景下,落实“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原则,加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力度,提升幼小衔接教学能力,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教师要在具体工作中,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合理创新,整合具体课程内容,提升幼儿探究学习能力,养成良好课程学习习惯。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是幼儿进入新的人生阶段的重要过程,是幼儿学习生涯开启的初步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与共性,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遵循《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内容,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准备工作,提升幼儿个人综合素质,为其快速适应幼小衔接生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基于“全人、全纳”的“高品质学校建设”理念开展园本化实践,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与家长同频共振,教师全员助力,衍生构建出“全人、全纳、全育”的“三全”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丰富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路径与策略,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转折期,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尚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单向化""表面化",家庭教育"孤立化"等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建立展开探讨,提出了"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是解决幼小衔接四个基本问题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何有群 《辅导员》2009,(9):42-42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与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的衔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一个特殊阶段,如何优化“幼小衔接”,帮助学生迈好关键步伐,这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是每个幼儿园大班都在进行的一项活动,它是孩子进入小学前必要的一项准备活动。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幼小衔接”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过渡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幼儿同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也是幼儿即将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如何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和适应性,关键在于缩短两种教育过渡的“坡度”。所谓“坡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师生关系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形式的变化、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以独立的幼儿园和小学为主要对象,多注重衔接模式研究而忽略课程衔接研究;多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互动,而忽视"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联动。本文以一体化寄宿学校为研究主体,跟踪调查,对现有幼小课程衔接开展反思、实践与完善。同时,多方挖掘资源,探索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达成联动的有效举措,实施有效转型,帮助儿童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中的焦点问题。教师应通过加强对幼儿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以及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升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确保其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本文在传统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重点,并提出优化课程目标与活动内容;创设氛围,搭建趣味课堂;加强素养培养;接触小学,让幼儿对小学产生期待等解决对策,以期构建幼小衔接的教育新样态,增强区域性幼小衔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参观小学对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参观小学存在参观前无计划、参观中无互动、参观后无生成等现象。基于此,聚焦参观小学教育价值缺失现象,从改变教师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提出以儿童为本,全面做好参观小学的准备工作,参观小学过程中和小学生、小学教师的互动,及参观后的交流、分享、衍生出系列关于入小学的生发课程,形成幼儿园和小学、家庭互相协同,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