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多文化融汇的现代背景下,英语语言教学过于偏重语言知识的倾向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目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语言知识教学(显性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中学会和不同的文化求同存异。寓隐性文化教学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是提高语言教学的层次、推进其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笔者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并提出体育隐性课程中的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丈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丈化,论述了隐性文化的特点,并对高校营造隐性文化氛围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是一种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的文化形态,隐性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关系,是多种文化价值抉择下的产物,隐性课程致力于将隐性于学校教育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工作,通过校园、教师以及家庭和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价值协调,将隐性知识的文化价值通过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载体传递给学生。隐性课程的文化价值应以可实践性为内容的选择依据,选择包容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并以选择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但当前的语言类课程教学重视语言教学,过分淡化文化教学,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应适当地引进文化教学,这样能够大大增强语言问题的解释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程以及语言内部结构的不同,在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上区别对待。教师可采用问题设置法与融合法讲授文化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开设讲座等途径,发挥语言类课程的文化传承与渗透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以及文化理解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英语教学都是围绕英语语言的各个方面展开的,但教学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达不到统一,于是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文章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学中应关注的英语语言文化现象、文化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从校园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化,论述了隐性化的特点,并对高校营造隐性化氛围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实际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构成,近年来隐性课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英语教学中也有隐性课程,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学科中的隐性课程,来让教师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作用,有效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必须结合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也是文化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交际才能有效地进行。本文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课堂教学文化导入的层面、导入的方法以及文化测试的形式等。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电大校园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讨了隐性课程的特点及与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出建设电大校园文化要着眼于校园文化的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普遍性,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文化意义对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和隐性课程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汽车专业为例,提出通过构建专业文化隐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稳定持久学习动力的实践方式,阐述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实施过程,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专业兴趣调研和职业素质表现等,对实践效果做出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专业文化隐性课程对于学生兴趣引导和学习动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校服文化的一种隐性课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新课程研究》2009,(12):48-49
校园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服饰文化主要是以“校服”的形式出现的。校服文化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群体意识、平等意识等方面产生着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倡导“小而美”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同等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尤其是品质、习惯、态度等)。在隐性课程理论指导下,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将会有重大突破,少走外语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老路,为此,应鼓励外语教师大胆创新,积极开发英语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当然,其前提是教师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要全面,必须把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明确认识到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今天,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班级文化是一种有待进一步发掘的隐性课程资源,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其在德、智、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优化并建设班级文化,切实发挥这一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文化的广阔视野中,课程是高校关注的焦点。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关、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理论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体育课程同样包括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文章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三方面尝试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隐性教学对隐性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有助于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显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为学生学英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