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冬天,一个雪夜,噩耗从天而降:父亲的爷爷、我的太爷爷去世了,远在外地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赶了回来。此时,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曾听父亲说过,小时候,爷爷对他特别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给他。门外喇叭声不断,父亲骑着电动车到了家,奶奶和我站在厨房门口望着他。他劈头一句就是:爷爷真走了吗?  相似文献   

2.
小超,男,1995年8月17日出生,家住我县王桥村.该生家庭特殊,刚出生八个月,父母就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长年在广东打工,他跟随年过七旬的爷爷生活.家中地少,爷爷年事已高,收入甚微,父亲也极少寄钱同家,生活极为艰难.  相似文献   

3.
潘采夫 《新读写》2021,(4):49-50
十几年前奶奶去世,去世前后一周,我在医院里陪她。她拉着我的手,把一辈子没说过的话都说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讨伐我爷爷。奶奶和她的母亲在小李庄单门独户,想找门人丁兴旺的亲事。由于小濮州是个大集市,我爷爷的父亲弟兄五个,我爷爷弟兄四个,我父亲也弟兄四个,可谓枝叶繁茂,爷爷又是家族长子,就被相中成了亲家。结果我奶奶说:"没想到一辈子毁到你爷爷手上。"  相似文献   

4.
在我还没上小学之前,每年夏天父亲都要带我去内布拉斯加州我爷爷那里.长途跋涉尽管累人,但几个星期自由自在、妙趣无穷的牧场生活却值得我用一年中所有其余的时光去回忆它,盼望它.  相似文献   

5.
母亲     
真没想到,母亲改嫁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又是出了名的孝子。19岁那年便在爷爷的指定下与同村的母亲结了婚。当我、姐姐、弟弟三个都上初中时,迫于生活,矮小瘦弱的父亲跟着那些身强力壮的汉子进山扛树了。一年后的秋天,父亲早早地  相似文献   

6.
草木有情     
正春天的一个早晨,82岁的父亲早早给我打来电话":你陪我回老家去看看,那棵树是不是发了新芽?"父亲念叨的那棵树,是一棵槐树,是我爷爷在他34岁那年栽下的。这棵树龄已有70多年的树,成为父亲在城里的牵挂。那树下,就是我爷爷瘦弱的土坟。爷爷去世以后的每年清明,父亲都要去树下祭奠。一棵树的身世,被父亲记在他发黄的本子上,那是父亲自己编写的家谱。这些年,我与故土老家的关系,已经如飞到高空  相似文献   

7.
爷爷说他的囡囡回来了,他就啥都不怕了,马上死了也心甘.我捂住爷爷的嘴,本是要笑的,却落下泪来. 一 母亲一生下我,父亲就阴了脸.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的爷爷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枚金灿灿的纪念章,上面赫然刻着“光荣在党50年”。爷爷戴着这枚纪念章,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感动,缓缓地跟我们说起他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爷爷出生在1938年,在他小时候父亲死于战乱,  相似文献   

9.
勤俭的母亲     
黄友知 《老年教育》2008,(12):35-35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她那慈祥的面容仍常常在我脑中浮现。她那勤俭持家的品德影响了我的一生。当年,我家上有六十多岁的爷爷,下有三四个不谙人事的孩子,父亲自幼多病不能干重活,全家都靠母亲一个人养活。  相似文献   

10.
时间毫不留情地把父亲的头发染白了,而父亲只有五十多岁。满头白发就是父亲历尽沧桑的见证,还有数不清的、一道道的皱纹。父亲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多子女的家庭。爷爷和奶奶不会计划生活,使这个多子女的家显得更潦倒。奶奶是爷爷的第二个老婆。爷爷的第一个老婆是因病而去世,留下几个女儿。爸爸是奶奶惟一的儿子。人穷志不穷,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发奋地读书。在当时的情况,读书是父亲惟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4,(4):11-11
正328初中生56@qq.com:爸爸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挺羡慕别人父女间的亲热劲,多希望得到他真正的父爱啊!我见过一对爷孙。别人问才四岁的孙子最喜欢谁,他响亮地回答:爷爷。接下来理由一大堆:他生病了,爷爷送他去医院;他要玩具,爷爷都给他买;他的鞋子,爷爷买他最喜欢的。爷爷说,疼他,但不溺爱,做得不对的时候同样要批评。一年后,我才得知,爷爷是他爸爸的继父。  相似文献   

12.
于俊杰 《家长》2023,(22):45-46
<正>我的书房充满书香,回荡着书籍给一家人带来的欢声笑语,记录着一家人各自手持一本书静静阅读的情景……应该说,我们家在爷爷那一代就奠定了改变家风的意识和思想基础。谈到家风,还要上溯到奶奶的父亲,这位祖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家中藏书很多。受家庭影响,奶奶读过很多书。记忆中,童年时奶奶经常背诵《千字文》和《百家姓》给我听。爷爷家境贫穷没读过书,但是能吃苦,头脑灵活,经过勤俭持家日子过得也挺好。父亲说:“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在奶奶的影响下,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就培养父亲上学读书。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期间,在全家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爷爷依然让父亲继续上学,为的就是改变不识字的家风,并把这一希望都寄托在了父亲身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上初中时爷爷病故了,临终前他拉着父亲的手说:“一定要坚持读书,要走出去,不能窝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爷爷     
人人都有爷爷,可是我的爷爷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爷爷是一位老作家,名叫李蕤。今年85岁了,可是他一点也不老态龙钟。高高的个子,挺直的腰板,走路下楼从不要人搀扶。前两年爷爷还骑车上街,近两年因为家庭“安理会”的坚决反对,他才没有再骑车。今年文联组织游览黄山,爷爷还登上了始信峰,坚特不坐滑竿,大家都说爷爷真了不起。爷爷一生真是饱经沧桑。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未出世便失去了父亲,是老奶奶辛辛苦苦把他  相似文献   

14.
王欣 《大学生》2013,(22):78-79
正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这位被称为是北京"最后一位修笔者"的张广义爷爷,他在北京从事卖笔修笔行业已经有60多年。初起家张爷爷1930年出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张爷爷的父亲一直在北京做文化用品生意,卖各种各样的笔,张爷爷从小就看着父亲在笔店里忙活,耳濡目染,也与钢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张爷爷的话说是"也就爱上这行业了,这也是就业嘛,为生活"。所以在1947年张爷爷17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5.
拾粪换粮记     
1971年冬天,我刚满11岁。我家是个大家庭,那时,上有太奶奶和爷爷、奶奶,下有哥哥、我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全家9口人,只有父亲和母亲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母亲是妇女劳力,只记半个工。每年秋天,我们家都因工分少,领不到吃一年的粮食。  相似文献   

16.
动人的作文     
中考时,我监考语文,看了作文题,很想了解学生是如何写的。同学们开始陆陆续续交卷,交来一位,我就看一位的。看了大半,觉得多数平淡无奇,但有几篇却能打动人心。后来我也参加了阅卷,阅卷上千份,只有几篇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自然,我给他们的都是最高分。一篇是写他爷爷的。文中说他父亲是包工头,对他和母亲都不好,他自幼跟着爷爷过,他的爷爷是他心中最亲的亲人。父亲对爷爷也不孝顺,他爷孙生活非常苦。就在他读初中时,他的爷爷突然被洪水夺去了生命,事情是这样的——他父亲承包了他家村前的一座坝桥涵洞的建造,因为偷工减料,坝桥涵洞成了豆腐…  相似文献   

17.
父亲是我们南郊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爷爷的成分问题,父亲读不了大学。1966年,父亲回乡务农。村支书看村里娃娃无人教.就让父亲做了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幸福     
秦文琰 《高中生》2012,(8):56-56
爷爷去世早,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奶奶就一下子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在那个饭不饱肚的年代.奶奶培养出了当地山窝窝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的父亲。后来,父亲在城里安了家,好几次回老家都想把奶奶接来与我们同住,可固执的奶奶始终不答应。直到前年,奶奶松了口.搬来了城里。  相似文献   

19.
消毒药水的气息令人窒息,白色的绷带捆扎着呻吟,野战医院的一切都出乎她的想象。她,天使一般美丽的女孩儿,父亲和爷爷是作家,母亲是舞蹈演员。在家庭的熏陶下,女孩儿从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十几岁就入伍成了文艺兵,跳了十年芭蕾舞,却没有什么收获。在那个年代,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女孩儿充满了对战争的神往和对英雄的崇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早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长眠于九泉之下了。我也不知道爷爷究竟长的是啥模样,只是常听父亲提起有关爷爷生前的一些事。爷爷是很节俭的人,一年四季总穿着一件灰色的制服。可是,当邻居家纪奶奶的儿子晓刚叔叔上高中正缺钱时,爷爷拿出积攒了几十年的钱资助他上学。爷爷为人善良,谁有困难都帮一把。听村里老一辈人常说:“在当时,村子里难得找到第二个像你爷爷这样好的人”。看到别人的爷爷教孙子写毛笔字,买好吃的东西,讲故事……我的心总感到一阵酸。我想:假如我的爷爷现在还在世的话,那该多好啊!我也会让爷爷教我写毛笔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