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闷钓乌塘鳢     
乌塘鳢,亦称中华乌塘鳢,在雷州半岛则统称乌鱼。为近岸暖水性小型鱼种,本地常见的体长在10~25厘米,重在50~250克之间。该鱼喜在近岸浅海石礁区的石洞石缝中,沿海的虾场或海滩涂钻洞藏身觅食,为名贵海鱼。但该鱼自然数量  相似文献   

2.
在辽南沿海附近海域,垂钓者常以钓“刺毛”为乐。“刺毛”也就是大连地区的黑鱼,这种鱼多生活在近岸或岛屿礁石密集的海域。它的身体表面呈黑色,披着一身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鳞,颜色与黄鱼形成鲜明对照,所以称之为黑鱼。在黑鱼的脊背上有一排硬刺,常常把垂钓者的手刺出鲜血,故当地渔民又把它称之为“刺毛”。该鱼的个体因水域深浅而异,一般深水区个体较大,2千克以上者常见,近岸个体多为500克以下。由于它的肉质鲜美,因而成为大连地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以黑鱼汤远近闻名。“刺毛”鱼食性凶猛,海蛆、蚬子、海红、鱼肉块均可做饵。…  相似文献   

3.
力鱼(如照片),是三亚沿海近岸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也是居家餐桌和酒店宾馆常见的一道菜肴。力鱼常常出没于近岸珊瑚礁区或与泥沙地质变汇处的开阔水域,亦能在数十米深的海域游弋,喜欢群居群出,吃食凶猛。其成鱼体重一般为300—1000克,在农贸市场也能看到渔民从外海捕捞上来重达5000克的力鱼,因其肉质细嫩可口,牛活在热带的垂钓爱好者都认识和收获过力鱼。下面笔者就针对用沙蚕钓力鱼,谈点粗浅体会,仅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岩虎学名褐菖鈾,俗称虎头鱼、石头鲈、假石斑鱼。这种鱼属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喜欢贴附岩壁游走。常见鱼体长15?20厘米,体重100?200克,很少见到个体较大者。此鱼卵胎生,头部和背部带有尖锐的刺,鱼身大部分呈桔红色或暗褐色,犹如身披晚霞,体侧有多条不规则横纹,色彩艳丽。  相似文献   

5.
李建 《钓鱼》2006,(21):36-36
在湖北十堰市的官山水库里.生活着为数不少的银鲴。这种鱼因其经常在岸边的浅水中倏明倏暗的闪烁而被当地人称为“阴电”;又因其厚厚的嘴唇而被十堰钓鱼人称为“小嘴”。此鱼身形矫健.动作敏捷.其活动水深可由1米左右直至水底。个体重量一般在100-500克大小,很少有超过1千克大的,曾有人钓获的最大个体为1千克.本人钓获的最大约800克。官山的鲴鱼,野性十足.力道极大,  相似文献   

6.
王大禄 《钓鱼》2004,(14):27-27
六月的一天下午,我到市郊一水库用手竿近岸钓草鱼,先后上鱼5条,获鱼3条(钻八草丛脱钩2条),每条均在3000克左右。而在此前,我曾3次到此专钓草鱼却一无所获。这次成功,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7.
毛烟管鱼,又叫烟袋管鱼,又因其嘴与鸭子甚为相似,钓鱼人及当地渔民多称之为鸭嘴鱼。毛烟管鱼的吻突出形成长管形状,口开在吻管顶端,两眼大且间隔凹入,背侧为深绿色,腹部灰白色,尾鳍呈又形,中间有一形似锯条丝状伸出。毛烟管鱼属暖水性常见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所辖近岸水域,  相似文献   

8.
海钓特别是夜钓,经常有10千克以上的大鱼上钩,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不可掉以轻心,还必须掌握好过硬的遛鱼技巧,才能钓获大鱼。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当手感沉重时不要慌张,不妨适量放点线,但必须适当加阻力,并且钓线要始终保持绷直,不可放松;还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能用死劲拉线,也不可一味放线,当感到鱼拉力小时要适时收线;当把鱼拉近岸时鱼往往又会剧烈挣扎乱窜,这时又要加阻力放线、收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2,(24):40-41
冬天到来后,爱好冬钓的钓友又忙碌起来,准备在秋天获得丰收的塘口大一场。刚开始冬钓的时候,是鱼随人愿,过了几次钓瘾。但随着一股股寒流不断入侵,水温逐渐下降,鱼的活动能力大大减弱,微生物、浮游生物和各水生昆虫停止了活动,水质变得清澈,能见度高。尤其是到了"大雪"后,质好的塘口,能见度达四五米之深,鱼也变得更加不好钓了。11月,我在一口野塘钓鱼,使用3.6米手竿钓近岸2.5米水深,水质虽然清,但能见度不足2米。一个月出钓5次,每次都有3~10千克野生鲫鱼的收,最后一次出钓,水的能见度在2米以上,也是5次垂钓获鱼最少的一次,只不足2千克的收获,并且鲫鱼的个头小了不少,最大也没有超过100克,大多  相似文献   

10.
夜擒鳡鱼     
碧波浩渺的柳陂湖原是汉江中游的一段江汊。筑提围湖后,有一部分鳡鱼被围了进去。随着近几年网箱养鱼的兴起,围进去的鳡鱼也越来越大,成为养鱼业的一害。常见几十千克重的鳡鱼不时跃出水面,发出沉闷的“咕咚”声,惊得其它鱼四散逃窜。赤日炎炎的夏季,有时也常见到50千克左右的大鳡鱼浮在水面上,露出黄褐色的背鳍,如潜艇般缓缓游弋。  相似文献   

11.
张玉玲同志的《何谓『青波鱼』》(见本刊一九九八第五期)以表言,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垂钓这种鱼的稿件。此次选编几篇,以谢读者。『青波鱼』,学名『中华倒刺』,广布长江上游各干支流,肉质鲜美,为较好的江河垂钓鱼种。──编者谭学锋重庆一、垂钓季节青波鱼一年四季皆可钓,但以春秋为佳。其中黄金季节是9~11月。这时的鱼摄食特别地贪,而且临近傍晚时喜好近岸活动,是垂钓良机。二、钓具钓饵中调海竿或手海两用竿,02~025毫米强力线。一般采用20~50克通心铅坠,拴单钩(一般为伊势尼9~10号,夏季及涨水时宜用伊势尼4~5号钩)。漂…  相似文献   

12.
额尔齐斯河的春天,可钓鱼儿众多,而贝加尔雅罗鱼(俗称小白鱼)则是额河最常见,也相对较易钓获的鱼。小白鱼身长一般15~25厘米,体重60~150克。鱼虽不大,但味道鲜美。小白鱼是中上层鱼类,喜群游,不来则已一来就是一大群。开春  相似文献   

13.
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纯,属革纯科。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眼小,位高,接近背缘。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鳞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扒皮鱼主要以虾、小鱼、贝类、海藻等为食,常在近岸珊瑚与礁石周围游弋与觅食,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6,(3)
湖北省渔业协会会员、多项专利发明人、湖北省洪湖市府场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印保林研制出的魔力捕黄颡鱼机在湖北洪湖横空问世。用魔力捕黄颡鱼机捕捞黄颡鱼,机到鱼起,可说是神通广大!黄颡鱼(常见的地方名还有: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等),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一般个体重200~300克,重的可达450克左右。黄颡鱼体色艳丽,少刺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是鱼中珍品。据分析,每100克黄颡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  相似文献   

15.
史为林 《钓鱼》2007,(11S):35-37
《钓鱼》杂志屡有大鱼打桩这方面的报道,这说明大鱼打桩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是一个较常见问题。笔者理解“大鱼打桩”就是钩上有大鱼,但鱼不动,造成收线收不进,放线鱼不要线,就像钩或坠挂在了树桩上一样。很多打桩一般发生于3千克以上的大鱼,但小一点的鱼是不是就不打桩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鰕虎鱼是沿海一带常见的海水野生鱼类,海边人叫它海油光,也叫海鲇光。肉食性,专以小鱼、小虾为食。鰕虎鱼的品种很多,渤海近岸不下十几个品种,天津沿海最常见的一种鰕虎鱼的学名叫斑尾复鰕虎鱼。鰕虎鱼一般为一龄鱼(即.只能生活一年),春季产卵,产卵后死亡。由于食肉特性,混进养虾池的鰕虎鱼吞噬虾苗,严重危害养虾,因此对养虾人来说鰕虎鱼是一种敌害鱼。为了避免敌害鱼的侵扰,养虾池进水前必须要清池,清  相似文献   

17.
江湖钓客 《钓鱼》2011,(15):28-29
夏天一到,各大水域为防洪,都在开闸放水,在水位下降期间,用手竿在近岸垂钓,很少有鱼咬钩。白天还行,小鲤鱼和小鲫鱼不时会咬上一口,但翘嘴鲌在白天却不太活跃。  相似文献   

18.
余华峰 《中国钓鱼》2005,(12):16-17
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贝加尔雅罗鱼是很常见的鱼种。当地俗称“小白鱼”,主要栖息于江河,但在肥育期间则进入湖泊中,喜在水质澄清的水域内生活。喜结群,特别是繁殖季节和冷季越冬,尤结大群。额河流域雅罗鱼一般3龄开始产卵,生殖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个体长12-18厘米,体重30~70克。雅罗鱼虽小,但肉质白嫩细腻,含脂丰富,肉味鲜美,最适合油炸食用。  相似文献   

19.
江钓铜鱼     
铜鱼,宜昌人称为麻花鱼、尖头。为长江湖泊的常见鱼类。喜集群栖息于流水中。秋季在长江中下游及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区越冬。底层鱼,一般重500~2000克。成熟鱼上溯到长江宜昌以上河滩产卵,这给宜昌钓友江钓铜鱼提供了便利。一、钓具:钓等直用软一点的海毕,硬了?..  相似文献   

20.
敏荣 《钓鱼》2004,(22):30-30
钓鱼经常能钓得鲌鱼,但大多数都是个体在500克以下甚至更小。若想钓取个体在一千克或更大的鲌鱼,似乎是件很难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