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荣 《钓鱼》2006,(14):31-31
制约钓鱼的因素有很多,排第一位的就是温度,其次就是气候条件。虽然温度和气候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气候条件不佳时就不能钓鱼。有些鱼因为习性所致,钓这些鱼还非得有些比较特殊的气候,虽然恶劣的气候条件,使鲫鱼草鱼等这类不耐低氧的鱼类产生厌食,但却是黄颡开口大咬的好  相似文献   

2.
黄颡钓法     
张世才 《钓鱼》2010,(21):38-39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角角鱼、黄颊鱼、昂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  相似文献   

3.
诱钓黄颡     
赵玉堂 《垂钓》2003,(9):27-29
七月流火,贪嘴的嘎牙子在水面上追逐着可口的食物。想钓几条回家煲汤吗?只要用美味引诱,它们是从不拒绝的。  相似文献   

4.
钓黄颡     
红蚓招黄颡,吞钩饕餮狂。  相似文献   

5.
初夏钓黄颡     
朱俊芝 《钓鱼》2013,(11):28-28
初夏来临,邀几位钓友一起,选个好钓场,抛洒金丝,独钓黄颡,别有一番风味,使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浑水钓黄颡     
任志新 《钓鱼》2004,(20):29-29
黄颡在江浙一带俗称“昂刺”,背鳍、胸鳍长有三根硬刺,是溪水中的小霸王。其肉质十分鲜美,是目前市场上高档经济鱼类。平时黄颡单独活动,所以野钓时往往偶尔钓获。由于它们只吃荤不吃素,笔者近几年用商品香饵悬坠钓时,还未钓起过。但事情也有例外,近日一次山塘野钓鲫和溪哥,却用“疯钓鲫“香饵钓到一尾。  相似文献   

7.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谢葵 《钓鱼》2006,(20):33-33
黄颡鱼刺少,肉嫩味鲜,野生胜于池养,钓得黄颡难于保持其存活,实为烦恼。笔者将保持黄颡存活招术诏告天下,公开秘笈,惠泽众生。制作注意:选大号塑料桶(高约50厘米,桶口直径约40厘米),桶大存水多,可为鱼提供更多的溶氧。制作时用火钳在火上烧红,距桶口约10厘米处,火速平行凿穿4个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又名嘎子鱼,因为它会发出嘎嘎的声响而得名,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自然水域中,喜欢清洁干净无污染的环境,河流中生活的黄颡鱼更喜欢卵石水底,便于其藏身。冬季因气温低,不十分活跃,春季到来,气温回升,特别是菜花金黄时节,它们便开始四处活动觅食;春汛的到来更是黄颡鱼活动的高峰期。黄颡鱼一般昼伏夜出,因汛期河水浑浊,白天也少有活动。根据黄颡鱼的这种习性,垂钓黄颡鱼以夜钓为主。这些年由于环境的恶化,过度捕捞,特别是非法电鱼、毒鱼现象的蔓延,黄颡鱼已是日见减少。不过在一些生态状况良好的地方,黄颡鱼的数量还是不少的,也给予我们钓鱼人一点垂钓的机会。下面仅以本地垂钓黄颡鱼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  相似文献   

10.
郁文生 《钓鱼》2010,(14):28-29
黄颡鱼,亦称黄丁鱼、黄辣丁和江黄颡等。黄颡鱼生存的范围之广,几乎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均有它的踪影。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及经济价值较高。体呈青黄色,大多数还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略带黄色。此种鱼嘴较大,嘴的两侧有胡须,身体扁平状,脊背和两侧长有三根毒剌,  相似文献   

11.
张世才 《钓鱼》2007,(7S):43-4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角鱼、黄颊鱼、盎斯、黄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如图)。全国各水系均有它的踪迹,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人们特爱用它来煮汤吃。  相似文献   

12.
宿含雨 《钓鱼》2011,(15):16-17
8月,农历七月,经历了六月酷暑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很少有35℃的高温了。然而一天几变的风向和说不定的雷阵雨改变了水温、搞乱了鱼的泳层和索饵规律,如果从早到晚守着一个钓位不挪窝,那会钓得很乏味。  相似文献   

13.
挥汗钓 黄颡     
宿含雨 《钓鱼》2012,(14):8-9
钓谚“夏钓阴,秋钓潭”是由鱼的行为规律得出的结论,虽有一定道理,其实并不尽然。阴,非阴晴之阴,而是树木和房屋等建筑物在阳光下形成的倒影区域。阴影水区的水温要比阳光下低一些,特别是中午前后,阳光强烈,  相似文献   

14.
左江钓黄颡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小,喜阴怕光的肉食性鱼类。黄颡鱼分布地域广,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大小河流、湖泊水库都能发现它的影子,且该鱼类喜荤贪食,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15.
江钓黄颡     
李洪生 《钓鱼》2005,(17):39-39
黄颡俗称黄腊丁、昂剌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剌,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黄颡属底栖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每年4~6月份产卵,肉食性,食性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感悟钓黄颡     
杨天举 《钓鱼》2014,(9):26-27
3月21日接到编辑部电话约稿,嘱我阅读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云:“望能结合张文和自身钓黄颡的做法,谈谈感悟。”将《求教钓黄颡》一文多次拜读后,第一感觉是张先生是一位谦虚好学、勤于钻研的学者型钓鱼人,可敬可赞之情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黄朝政 《钓鱼》2008,(18):34-36
黄颡分布较广泛,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它们的踪迹,但是更多的还是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属于生活在河流、溪涧中的小型底栖鱼类。 回想起来,笔者虽曾多次被黄颡刺伤,但是眷恋黄颡的情愫,仿佛儿童燃放烟花炮什么似的,一路走来,垂钓,捕捉黄颡,经历了由爱到怕,到恨,再到喜欢的过程,黄颡对笔者的诱惑,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头大嘴扁且阔,嘴两旁有两根短胡须,身短、肤黄,呈有黑花斑。无鳞,脊有一把刺,前鳃边旁有两把"刀",能活动,善叫,碰之则咕咕啦啦。它是一种小鱼,小者每条重约50克,大的也不过150克左右。但它营养丰富,有较多的蛋白质。黄颡鱼的形态似鲇鱼,其习性也有相同之处:夜光眼,昼伏晚  相似文献   

19.
原料:生鸡血(或生鸡肠)、小米、河泥。 配制方法:取生鸡血100克(或生鸡肠100克,捣碎),小米约50克,河泥一捧(不要太稀),放在一起反复搅拌和匀即可。  相似文献   

20.
夏钓黄颡     
汝水钓翁 《钓鱼》2011,(10):37-37
黄颡喜食荤食、活食,对腥膻味的食物特别感兴趣,有逆流而上的习惯,白天栖息在深水、石洞、草缝,黄昏以后便游动到流水处觅食,在河水涨水、下雨天或注入新水时,异常活跃。根据黄颡的独特生理特性,钓黄颡是比较难的,钓黄颡也要得法,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才能钓有所获,才能钓到更多的黄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