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痛苦和盐     
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由以往的民间倡议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不仅展示了国家态度,更让民众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边界。静态层面从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边界,从德国、日本、中国的传统探讨工匠精神的文化边界;动态层面从"工匠—企业—机器"的博弈阐述工匠精神是通过匠艺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工匠精神的实践效用表现在利用内涵边界发展本土做特产品,利用文化边界借鉴国外做精产品,利用动态边界协同机制做靓产品,利用边界效用融合共赢做优产品。  相似文献   

5.
传统工匠精神高度专注职业态度、追求卓越的物质品质和从一而终的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更具中国性、平等性、创新性、人民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对工匠的社会认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夯实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了现实的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其目标指向是让消费者满意。生产端的工匠精神是由消费端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推动的。就此而言,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实体制造业,也适用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是要契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培育中国工匠是高职教育的天然使命。而现阶段,职业精神的欠缺是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认可度不高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为高职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艺双馨的"匠人"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工匠精神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背景下,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成为一个相对热门的话题。双方的融合不但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保证我国社会和谐进步,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支持。本文在对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将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的具体对策,希望为高校教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弘扬工匠精神,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在这种文化视域下,公共美育的课程建设,需秉持道技兼修的策略,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综合教育与个案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审美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满足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实现美育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增值。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3,(20):52-55
作为科学课“声音”一节的总结,他们需要使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日常用品来设计和制作一件打击乐器、管乐器或弦乐器。儿子放学后宣布了他在学校接到的最新项目:作为科学课“声音”一节的总结,他们需要使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日常用品来设计和制作一件打击乐器、管乐器或弦乐器。项目时间是三星期。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儿子有充分的时间供自己计划和调配,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更多关于“声音”的资料,结合课堂进展和校内的实践,不断深化有关“声音”的主要概念,构思自己的乐器,动手制作,以及准备在班上进行展示(Presentation),并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培养当代"中国工匠"的题中之义。美国职业教育孕育并塑造了美国特有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职业的高度认同,不断激发"工匠"的创新求精动力,同时,行业协会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对重塑我国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倡导建立并完善"工匠"职业认同体系,建立健全灵活的教育培养体系,并由行业、企业、学校联合打造,共同促进中国"工匠精神"的回归,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找出工匠精神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关系,总结归纳当前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提出实施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中职学校的德育体系,为国家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学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有体会。尤其是德育课教师,面对一群参差不齐问题百出的学生群体,德育课教学效果值得探索。本文立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从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探析了构建工匠精神和培育职业道德伦理的途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历,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国内中职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现状堪忧。在此背景下,从课堂和科研两个维度开展研究,给出了培养中职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8个方面策略及实施过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现代化制造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及社会进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关注人才能力、人才素养的提升,以培育更多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心流是一种高度投入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的积极情绪体验,也是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巅峰体验的理想心理状态。米哈里提出的八区间心流模型将个体的情绪、工作的挑战性以及所需掌握的技能确立了对应关系并解释了其作用机制。正向、负向及无感的心流体验与激发工匠精神之间存在着耦合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追求"坚毅与目标"的心流体验、找到"秩序与专注"的心流通道、设计"技能与挑战"心理机制以及工作任务结构化等路径和策略,提出心流体验和工匠精神的介入,主张从积极心理学心流理论的角度激发个体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8.
高考升学的唯一性导致了我国高考升学的激烈竞争,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几乎将高考作为改变个人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中考的升学竞争也是高考竞争在初中阶段的反映。目前高考体制下,应试教育做到极致,有教育者观念局限,更有指挥棒所迫,其弊端是极大地制约了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的培养,对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产生不利影响。构建立交桥式升学体制,打破高考升学的唯一性,通过顶层设计,构架升学立交桥,即在既有高考体制下,建立完善各类教育学分互认体系和评审机制,建立高等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沟通衔接机制,实现各类学校学生公平有序流动,缓解高考压力,拓宽升学途径和成才机会,逐步扭转应试教育局面,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提供土壤。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09,(4):50-51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校焊接专业卓越人才"劳模班"为例,对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通过三年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技能技术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其他职业院校卓越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