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它对在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振兴,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2.
张雷声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构与建设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是国内首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八大关系:本学科课程体系与相关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法,一级学科课程体系与二级学科课程体系的关系,六个二级学科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硕士生课程体系与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关系,历史性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学术讲座的关系,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学科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与培养单位自主设置课程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要避舜.和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以其基础理论的地位,为后四个二级学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四个二级学科也为前一个学科提供了研究和建设的目标趋向;前四个二级学科以其理论及理论与现实结合的研究,构成了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整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种实际应用,构成了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上的研究去向。这一内在逻辑体系的特点是:在“整体性”中得到阐明;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中得到展开;在加强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中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按照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前我国经济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状况做出了基本判断,提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构建经济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五项建议,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指导地位;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学科、科研、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机制,建立有利于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协调发展的科学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要在“学科”及内容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展开。我们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冯生 《集宁师专学报》2005,27(2):62-64,93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生命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端正学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罗国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征、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其形成过程。对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概括,推动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繁荣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理论界一直在关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怎样执好政,如何执好政等问题,并就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深入研究。与此同  相似文献   

10.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明确学科发展思路,在凝练学科方向上下功夫;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明确学科建设责任,在增强教师的学术素养上下功夫;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在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意识是学科建设者遵循学科内在规律而形成的对一定学科的自觉态度。学科发展初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面临着三个学科意识不强的倾向,即用相关学科替代本学科的替代倾向、用教学意识替代学科意识的简单化倾向、学术研究问题意识不强导致的表面化倾向。本文认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需要树立学科研究的整体意识、学科发展的实践意识、学科面对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意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学科意识是学科建设者遵循学科内在规律而形成的对一定学科的自觉态度.学科发展初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面临着三个学科意识不强的倾向,即用相关学科替代本学科的替代倾向、用教学意识替代学科意识的简单化倾向、学术研究问题意识不强导致的表面化倾向.本文认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需要树立学科研究的整体意识、学科发展的实践意识、学科面对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用学术话语揭示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逻辑,构建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理论和知识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国设立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现实任务,也是凝聚民族共识、提振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的时代课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中国经验"、贯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模式"、反映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道路",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和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必须确立并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前提,以建立各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社会科学学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结合。只有深切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内在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源自西方的社会科学的中国转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真正结合,社会科学才能在中国现实中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为各主要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思想资源,挖掘这一学术史资源,在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研究并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是学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兴趣枯竭的双重危机,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助于缓解这种危机,但克服危机最终有赖于学科发展的学术积累和推进,以及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力求学术之真的理论志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建立之日起,就具有双重属性,在高校担负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服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的双重功能。学科的定位决定了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互支撑关系。在进行高校调研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某种偏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体,打造一支精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更懂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人才支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颖 《教学研究》2007,(2):129-1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兴趣枯竭的双重危机,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助于缓解这种危机,但克服危机最终有赖于学科发展的学术积累和推进,以及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力求学术之真的理论志气.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该学科规范化建设主要的政策法规依据和参考,分析了学科建设不规范的一些表现和原因.最后重点论述了规范化建设要坚持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要正确处理若干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支撑和依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系,是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应遵循两者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用学科建设代替课程建设,更不能用课程建设代替学科建设.当前,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思路;要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规范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相伴相随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应遵循二者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用学科建设代替课程建设,更不能用课程建设代替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