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首都各高校和新闻单位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梁衡文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梁衡文集》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梁衡是当代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  相似文献   

2.
梁衡同志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写于1996年,不久即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这是继《晋祠》《夏感》之后,作为范文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梁衡同志的又一篇文章。征得梁衡同志同意,本刊现发表作者对《觅渡》的自注(已收入《梁衡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希望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该文,尤其是该文在题材的开拓和手法的运用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梁衡的散文《晋祠》存在一些问题:梁衡所谓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是错误的,《史记》无"剪桐封弟"四字,梁衡所谓的"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与《史记·晋世家》的明确记载相矛盾,树干劲直与偃卧矛盾,梁衡所谓"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指晋祠)起兵反隋,得了天下"之说有问题,梁衡所谓"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指晋祠)消灭了北汉政权"之说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细节不真实、一些表述有缺陷、地点不准确等等,影响了《晋祠》的说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5.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6.
梁衡先生的《觅渡》一文,在题材的开拓和手法的运用上多有创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刊现刊发梁衡先生对此文的自注,希望能对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此文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7.
《新教育(吉林)》2005,(3):62-63
2005年4月4日《学习时报》上发表了梁衡《“爱国的理由”序》一文。  相似文献   

8.
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得浅显、学生理解不深、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结合梁衡的《壶口瀑布》,以语言建构为基础,从目标定位、语言品味、思维拓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作家的梁衡,因《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走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而为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然而作为一个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吉林)》2006,(4):63-64
2006年7月5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梁衡《读高层次的书才能改变人生》。其中谈到读书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梁衡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喜爱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之一。他的许多散文佳品一经发表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里介绍的,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大无大有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重点解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自梁衡先生的同名散文,全文共有3200多字,编入教材时只剩下1300多字。但对于学生来说,篇幅还是较长,加上文章内容多,时间跨度大,叙述结构特殊,这一切都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  相似文献   

14.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窗外柳絮飘扬,阳台上又是花开花落,我读着梁衡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有如重逢故友,心中如尘埃落定,“花开花落两由之”了。这样的天气读这样的美文乃是人生一大乐趣。梁衡何许人也?也许读者不会陌生。我们中学就读过他的《晋祠》,“春时,兰花满山,径出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  相似文献   

16.
应一位年轻老师的邀请,前去听他讲梁衡的散文《夏感》。 上课伊始,老师对学生们说:“本单元学了‘春天'‘冬天’,今天我们学‘夏天’。”老师边说边板书:《夏感》。然后老师继续说:“请学生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两个问题:作者笔下夏天的特点?课文在哪儿表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于是学生开始朗读。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老舍、宗璞、梁衡等都是绘景高手,他们笔下的《春》《济南的冬天》《西湖的绿》《夏感》等都是熠熠生辉的精品,这些精品字字珠玑,让人百读不厌。精美的文字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成的,需要有广泛的阅读与沉淀才能铸就,但  相似文献   

18.
[作家简介]梁衡,山西省霍县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相似文献   

19.
正前些时候,参加一个级别颇高的培训,听一位语文名师评课。他先是介绍了几种评课方式,一一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介绍自己的评课方法如何客观严密、符合学理。或许是我的理解力有限,感觉他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用概念术语包装起来,反而让听者糊涂。细细分析,前后也颇多矛盾之处。他批评一位教师教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让学生依据文本分析"居里夫人美在何处",认为这不是语文。但我想,梁衡先生写作此文,首要目的就是向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文艺报》报道,日前,《散文选刊》2010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揭晓。经过层层筛选,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2010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10篇,分别为温家宝的《再回兴义忆耀邦》、梁衡的《假如毛泽东去骑马》、鲁敏的《以父之名》、王陆的《蝴蝶有声》、李娟的《羊道·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