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化"是指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数学化,另一方面是对数学材料本身的数学化.在本年度中考试题中,不少命题专家,设计出了不少既考查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及运用水平,又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的试题,从而考查出应试者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化"是"生活数学"提升为"形式数学"的阶梯."数学化"过程对儿童构建数学认知结构至关重要,"数学化"过程促进儿童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过分注重形式化到偏重生活化,都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数学化"的缺失.分析"数学化"缺失的现实原因,正视"数学化"在儿童数学学习和成长中的价值,进一步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惠菁 《福建教育》2005,(9A):49-49
新理念倡导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应用的发展加快了社会数学化进程的步伐。社会的数学化进程,实质上是数学活动的大众化进程,即依据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所进行的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活动的普及,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具有不同程度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公民。数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时代呼唤“大众数学”,要求数学教育不仅以培养数学英才为科技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公民数学素质,使之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眺望21世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将进一步结合,科学理论将高度数学化,数学因自身发展和广泛地向其它领域渗透,将不断深入并成为整个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带动因素。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必经之路。数学教师就应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上下功夫,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质一般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由"数学问题生活化"向"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回归现象引发思考,进一步明晰了数学教学中"数学化"和"生活化"之间的关系,实现思想上的一次超越,探讨了什么是数学化,小学阶段能否提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如何进行目标定位等问题,并指出当前数学化教学现状是什么,以及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过程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将问题进行“数学化”是数学思考的前提.在本文中,笔者从情景引入、知识生成、思维诱导及方法提炼四个层面.谈谈如何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数学化,从广义上讲,就是人们在观察现实世界时,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的过程。简言之,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从狭义上讲,数学化就是对某一现象或规律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的过程。可见,数学化是一切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先锋”,没有数学化的材料,就难以运用数学的方法作处理。 一个实际或现实的问题只有数学化后,才有可能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所以,提高数学化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从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要求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数字化程…  相似文献   

10.
龙芬 《教育导刊》2007,(7):52-53,64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汲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人们以往关注的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明显地不足。可能出现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股市走势图等等情况。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数学化”是近年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 ,使儿童准确理解各种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 ,最终形成儿童自身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本文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为基础 ,阐述“数学化”的含义和过程 ,分析影响“数学化”顺利进行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并为数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中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克娟 《学周刊C版》2010,(7):149-1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科学的数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科学在某种意义上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进行长程推论而不失真,因此科学可以借数学语言通达感官远远不及的世界而保持真实。但反过来,数学对理解充满感性的日常世界只有很少的、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梅 《陕西教育》2007,(1):43-4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7.
马艳 《成才之路》2011,(35):46-46
所谓“数学化”,具体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努力,使学生对数学运算或表达所需的准则或规则准确理解,从而最终形成自身关于各种情境和物体的数学模式。“数学化”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在适当年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很好完成“数学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今后的数学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穆华娟 《考试周刊》2011,(23):81-82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化”是近年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 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使儿童准确理解各种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是最终形成儿童自身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本文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为基础,阐述“数学化”的含义和过程,分析影响“数学化”顺利进行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并为数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中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