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被大雨冲掉了几片花瓣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不再是最弱小的了。选编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4.
张新华 《师道》2006,(8):41-41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遇暴风雨,父亲把雨衣让给母亲,而母亲又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蔷薇花上。根据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往往把“保护弱小者”设定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期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养成“保护弱小者的美德”。我想: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接受这种单向、狭隘的爱的熏陶,他们长大成人后会对爱有怎样的一种理解?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是天经地义的吗?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应心安理得吗?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5.
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也有了王室的高贵与尊严,否则,她将永远是平民。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王妃原理”,即因为自己是弱小者,寻找一个比自己强大的靠山,借助他们的实力和势力,使得自己摆脱弱小地位,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并实现一些自己在原来弱小者地位时无法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东西与鬼子同获鲁迅文学奖,他们的作品都关注残疾人与民工等弱势群体,两位作家从不同视角关注弱小者生存状态。两位作家来自于相同的文化环境,所以他们对弱小者的选择与悲剧情怀的推崇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因为他们内心打上了南方这块贫瘠土地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最弱小的》就文本本身而言,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宇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刘长华 《教育文汇》2013,(22):39-39
不久前,我在本校二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语文探讨课,课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带领五岁的萨沙和哥哥到森林游玩。突然,风雨大作。妈妈说要保护最弱小者,便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哥哥,哥哥又转给萨沙,萨沙却把它盖在身边的一朵蔷薇花上,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9.
强大与弱小,不只表现在外表。当你自以为强大而轻视身边的弱小者时,你就给自己树立了对手,并给了对手成长的力量,终究有一天, 你会发现,弱者的力量竟如此强大!请看一则古老的寓言--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短文,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4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父母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给了在他们眼里最弱小的萨沙,小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之中的个别学生出于谋利、炫耀、控制等动机,经常性地欺负弱小同学,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的不良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中,某些人无端地、长期地挑衅、欺负、虐待、殴打弱小者,如:抢夺低年级同学的财物、文具,向弱小的同学勒索钱财,殴打、侮辱、责骂弱小同学,收取“保护费”等。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妨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或制止不得力,施暴者会胆大妄为,由小恶逐渐演变为大疾,由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堕落下去,很可能滑向犯罪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飘摇的蔷薇花上。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力量     
“我们不是汽车,我们有眼睛,有理智,应该懂得爱和尊重,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  相似文献   

14.
美生灵     
[简评]“暮色中,河湾落满云霞”——这美丽的图画映衬的不是人类。而是羊。文中,人类作为羊的对立物,二者有着鲜明的对比:人类强大.羊弱小;人类残忍.羊善良。但是.弱小而善良的羊从来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每天用自己弱小的身驱.驮回最后一缕阳光——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而羞愧万分。是的.相较于人类,羊是名副其实的美生灵。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短小而又富于哲理的散文,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保护弱小者。故事定位于一个美丽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中,作者借助家庭的和睦温馨,意在告诉人们一条生活哲理,你能保护了他人,你就是强者。本文的情节非常简单,值得称  相似文献   

16.
谈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两个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 ,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感染力。他的童话 ,追求人的真、善、美 ,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 ,对强暴者的抨击 ;在美妙的故事中 ,蕴含着醇厚的诗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呐喊     
2008年,一个美好的年头。在这喜庆的时刻里,除了欢笑,还有无奈而深情的呐喊。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这些弱小者的心声吧!  相似文献   

18.
王涛 《今日教育》2009,(8):31-32
作品分析: 初读时感觉只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是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再读觉得文本中蕴藏着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的契机,来源于强大和弱小的对比;再读时又感觉有爱心体现的关键还在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再次细读,又体会到正是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愿意帮助弱小的行动才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改写的一篇充满爱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稻。教学本文,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质疑解疑,以读促悟,在品读对话中感悟情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的一片爱的阳光,是冷淡者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微笑是生活中盛开的花朵,是社会中快乐的音符,是沟通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