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体系主要包括单元、结构和进程三个方面,所以文章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体系理论和温特的建构主义体系理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见,二者的理论在解释国际政治的永恒主题——冲突与合作或战争与和平方面,由于偏执于权力或观念的一方而利弊兼有。因此,在解释国家行为及国际政治现象时,应当避免两种理论各自所具有的缺陷,拓宽看问题的视角,实现权力与观念的共筹。  相似文献   

2.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由肯尼斯.华尔兹于1979年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将主要运用华尔兹书中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对当前国际体系变化的现状与前景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从肯尼思.华尔兹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以来,结构就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在华尔兹看来,所谓的国际体系的结构是指物质性结构,它支配了行为体(即国家)的行为。在华尔兹所描述的国际关系图景当中,行为体并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而是依据结构的安排去行事。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并不仅仅存在着物质结构,还存在着观念结构,而观念塑造了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对于体系建构主义而言,国家不仅仅是行为体,而且是施动者,它们具有对自己的身份和利益进行反思并因而塑造自身的行为的能力。本文认为,只有将国际结构看作是由主体间观念所建构的,才能理解其对于国家身份形成的影响。国家身份的形成既受到结构层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单位层次因素的影响,它是通过这两种因素的互动所塑造的。如果在研究国家身份的形成时仅仅关注施动者或结构某一方面的作用就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需要同时关注这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护持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均势政治规律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对国家权力护持战略的不同论析导向了两种均势政治逻辑。虽然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均势理论的分析逻辑有些差别,但二者对均势规律本身的关注告诉我们,均势政治在21世纪并没有过时。作为一个具有成长为"全面超级大国"的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必须洞悉国际政治中的均势规律,并对自己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有全面、科学的统筹设计和战略规划,避免成为均势规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肯尼思·N·华尔兹在其《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一书中,提出了战争根源的综合因素说。认为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制度的不健全、世界无政府状态的存在,是导致各种类型战争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因素。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尤其是关于国际体系性质的分析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学者们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启发:通过对国家的身份、利益和无政府文化等常见概念进行重新定义,温特指出了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所存在的一些谬误和盲区;试通过对温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阐述这一思想对国际机制研究的影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以构成结构的社会要素为起点,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都分别展现了其结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论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为此,我们可以"回到马克思",从结构体系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布局社会结构内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要素关系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并以有效的制度供给及其执行力来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的是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在国内政治研究上的缺失.作者认为现实主义作为无政府状态下最实用、最全面的解释性理论发展到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后,之所以出现因果解释上的贫乏,主要因为该理论在国内政治研究上的缺失.作者在对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内政治的一般处理给予介绍后,分别从理论与方法论的视角分析了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出现如此缺憾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处理单元层次与体系层次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站在国际战略的高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判断和概括.它正确反映了新形势下各种政治力量消长和相互作用的新格局,将世界上三种不同力量之间的矛盾纳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赋予第三世界全新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使命,并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构建了不同于两极体系的新型国际政治权力结构.通过世界三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确立第三世界外交基石,使中国处在相对弱势地位的境况下发挥了完全独立且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作用,对推动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文化回归”。在众多的文化阐释中,塞谬尔.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将会左右全球政治,亚历山大.温特阐释国际体系文化及其变迁,约瑟夫.奈提出塑造国际规划的能力扎根于软权力中,平野健一郎提出了国际文化理论。文化可以解释国际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也存在解释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较流行的“民主和平论”实际上是为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提供依据。以肯尼斯.华尔兹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分析工具,把国际关系的历史考量与理论阐说结合起来探讨时下流行的“民主和平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历史已经而且将继续证明“民主和平论”不仅不科学,而且行不通。  相似文献   

12.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发展。米氏提出国际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国仍然追求最大化的权力。米氏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同时又对其做了修正。该理论的提出与美国外交的保守转向不谋而合,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与洛克从两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出发演绎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论体系。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其中人们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生存:洛克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状态。其中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享受人权。为摆脱自然状态,两人设计了不同的契约方式和内容。并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社会。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洛克政治哲学则对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重大启示,两人还都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国际社会及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为实现半岛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两国关系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目前力量对比和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取向来看 ,半岛的统一存在着三种可能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played by women activists and educators in mobilising community education to support new opportunities for women's activism in the context of Myanmar's political transition. Recent political reorientations in Myanmar which have resulted in a civilian-led democracy emerging from a repressive military regime, have facilitated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ntact. Myanmar women activist-educators are rejecting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sterile reproductions of idealised female citizenship evident in some training practices and are promoting a conceptualisation of feminist education. I reflect on the dynamics of this feminist activism, including the adaptation of feminist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as articulated by activists, and I explore responses to the new avenues for women's engagement which are opening up in the first inter-election cycle.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textual analysis conducted on policy discourses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K between 1999 and 2013. A number of rationales for and against increasing their numbers have been made, which have largely remained consistent over changing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s. One key rationale is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hance the UK’s global political influence through its soft power. Cri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number of unsubstantiated assumptions are made, representing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s in an outdated power relation predicated on Cold War politics. Key assumptions are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ange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identify with the host country as a result of positive experiences. Later they are supposed to return home and reach positions of influence, which they exert in favour of the UK. They are represented to feel the same whether on scholarship or self-funded; and behave in predictable, similar ways. These representations of students as social subjects have disciplinary implications, which should be a topic for critical debate and potentially resistance in pedagogic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及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不确定,面对传统高等教育财政结构变化的巨大挑战,美国大学开展了一系列自发性的活动,积极探索学费以外的多元化的收入渠道,重构大学财政。  相似文献   

18.
当下区域一体化或区域化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现象,区域相互依赖的加深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主义政治经济视角的拓展.笔者认为区域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有助于重点考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意义以及政治效应、经济与政治互动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等内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与批判理论四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构成了区域主义研究的分析框架.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科,应该涉及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学,进而在分析性折中主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