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城市底色 西安,曾历为十三朝古都,镌刻了千年的辉煌。这座“最中国”的城市,让人们至今依然可以感觉到古老中国依稀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作品苍凉风格的形成蕴含有浓厚的身世色彩,少年、青年时的经历和命运,给张爱玲的生命打上了苍凉的底色。为了抵抗苍凉,既入世又出世,成为她关照社会人生的视角,她选择了“临水照花”的生活方式来俯瞰人世,这种对世事若即若离的态度,使她比常人更能解读人性,洞察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山路弯弯,山歌清泉,大山深处的教鞭划过二十六个春天。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当清贫遭遇财富,她摒弃锦衣华食,当宁静面对喧哗,她仍然清风讲坛。因为她爱如墨的远山,如墨的讲板,她依然最爱山上的白雪,黑板上如雪的字迹。而这分明的底色正淡定了生命原色的斑斓。——题记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近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青年“打工诗人”郑小琼与周晓枫、戴来、谢有顺等七位青年作家摘得本届文学奖,郑小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很满意目前一边打工一边写诗的生活,时常收到的稿费给她的生活平添了些许亮色。对于评论界称她的诗歌过于阴暗,郑小琼并不认同,她说:“我的生活底色是灰的.我只写眼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女词人商景兰的创作为中国词史注入了生机,她的词作富于艺术性,具有意象丰富的特色。明清易代之际的生活背景赋予了商景兰的词作以家国之悲,她的诗词既有女性闺阁文学的特色,同时也不乏沉郁苍凉之底色。商景兰的文学创作,对中国词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气质很重的作家,这种悲观气质与她的经历相联系。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婚姻关系及其它方面寻找小说中的荒凉底色,以窥视作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桂乙雯 《文教资料》2010,(18):219-221
许地山的前期创作是以宗教为底色的,因此,具有浓重的宗教内涵。而《春桃》这篇作品从虚无转向现实,是许地山的转折之作。春桃的思想没有受到宗教的束缚,她在"无意识"中给予了我们震撼,而这种"无意识"正是她没有被压抑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展现了她强烈的生存意志。在她身上所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是佛性光辉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多启示。她的课的成功看似偶然,但偶然中蕴藏着必然。扎实、睿智、幽默是她固有的风格,爽朗的性格为她的课堂打上了一层明亮的底色。她自信、幽默,而不显矫揉造作,深厚的功底非一日之功。她的课堂总是充盈着一阵阵特有的、悦耳愉心的笑声,像小溪里活泼泼的流水,如琴弦上飞出的欢快旋律,充满生命活力,令人荡气回肠。观看沈老师的课不仅感动于她对教学的专心和对孩子们的爱心,而且震惊于她对理想教育执着追求的毅力。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作品的底色是永远"荒凉"的,即浸淫在作品中的对世事人情的苍桑感及由此产生的惊心动魄的荒凉意识.她通过选择沪港"洋场社会"的乱世故事背景,采用看戏般的叙事距离,解构两性与亲子情感,将"思想背景里"的"惘惘的威胁"渗透在她的创作思想中,从而成就了她文学创作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