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教育学院退休教师王晓春先生写了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本书通过90个案例讨论了教师的思维方式,这些案例有的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过,想一想我们处理的结果,再看看名家的指导,真是受益匪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最为深刻的理解是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正确运用赏识教育。一、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托尔斯泰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任何人都要犯错  相似文献   

2.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研讨的课题。“多写、少批、重评改”的教学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依据。“多写”是教师们所重视的,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两个小作文,两周一个大作文,可谓“多写”,但收效仍不大,其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评改”这一写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家长希望孩子聪明无比,教师希望学生才华横溢,学生希望将来大有作为,然而“才能之花怎样开”?云南教育学院的张燮同志以此为书名写了一本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探讨。这本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学生、教师、家长都有益的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才能形成?怎样才算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路径:让学生经历多读多写的语文实践.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体悟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读写结合,从而达成教师能教、会教、善教,学生愿写、会写、善写的境界,这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两支笔     
孟丽娟 《山东教育》2005,(19):38-38
如果说教师生涯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两支笔。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导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导写的效率,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作文导写的几个小策略。一、"读后感"与"毛衣"在小学作文导写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三种写法:一是提纲式,二是摘录式,三是写读后感。其中,读后感的写法学生掌握起来难度相对大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发现有不少学生将读后感写成缩写,也有学生将读后感写成续写或改写。去年,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我再次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一次,由于我采用了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往往是一进教室布置学生作文,教室里就响起一片唉声叹气声。真正喜欢写作文、愿写作文的学生实在不多。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如何选材、构思、立意,甚至指导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写作,怎样开头,如何收尾,所有都是由老师包办代替,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却昏昏欲睡,淡然无味。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的固定模式所束缚,写出来的作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读写训练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发挥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与探讨.在教学中,我们要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让读与写比翼齐飞,实现让学生善读、巧说、乐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者都想写好一本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每个教师都想把课上好,带出一批好学生。但是,要写好书和教好课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甚至要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探索。这是我在写《教育原理》一书和上教育原理这门课时深切地感受到的。《教育原理》第一版的编写及主要观点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来约稿,希望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写一本《教育原理》,我也就欣然同意。我对这本书有两点期望:一是这是一本学术专著,要比较系统地论述我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二是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教育专业研究生用的教学参考书。目标决定了本书的写作风格。第…  相似文献   

11.
两支笔     
如果说教师生涯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两支笔。一支笔写学生,一支笔写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中的是与非,功与过,写写自己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写写学生成绩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否认。一支笔写成功,一支笔写失败。当然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因为成功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但是,我们虽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智慧,却往往来源于失败,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支笔写快乐,一支笔写烦恼。如果说教师半生的工作是一辆载重车,那用以支撑这辆车的两个车轮则是快乐与烦恼。在前进的旅途中,这辆…  相似文献   

12.
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在这薄弱的基础上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解决这一难题,多写多练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写什么?怎么练?不同的语文老师自有不同的做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文章上,而忽视了写的训练。其实"写"无不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写"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的尺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能否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首先取决于教师怎么去"教",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如何去"学"。如果教师只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那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必然也是枯燥的、僵化的,也就谈不上创新。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艺术性地教育好学生,这除了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外,同时也需要我们认清当代学生的特点。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以往那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可从头喊到尾"的教法不行了,教师不再是  相似文献   

15.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听一年级教师上一(下)《识字六》的公开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老是低头在书上写些什么,对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无动于衷。课后教师走到这个学生身边,拿出他的语文书一看,书上的插图上多了好多的星星,旁边还多了注解:这是水瓶座,这是白羊座,这是天秤座……很多星座字不会写,还用上了拼音,令人忍俊不禁。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个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习惯于“学生写,教师改”,分工相当明确。但收效又如何呢?往往是教师改一篇作文要花上二、三十分钟,可是学生拿到手一翻,却不过一、二分钟,甚至只看一下得分就塞进书包。有同志说:作文批改是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呕尽心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我看这句话不无道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都体会到“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多写”了就会碰到“多改”的矛盾,如果花费大量精力在批改上,则备课的时间势必受影响。因此“多读”也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感到途径虽好,难以实行。能否思想解放一点,从习惯势力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算术科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基础知识,具有哪些基本技能,以及如何把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算术教师时刻注意的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葛德生同志写的《小学算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一书,对这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可供小学算术教师们研究和参考。这本书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算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含义及其关系。说明在  相似文献   

19.
苏风云 《学周刊C版》2010,(7):101-101
作文一直以来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对象,它是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要攻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课题。显然作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那么,针对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长期以来,就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语文教师普遍感到犯难,同时让学生也深感头疼。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教育与职业》2012,(34):110-111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专家们沉醉于心理学理念的生成和传递,疏于或者不屑于谈具体操作;而教师们则苦恼于专家的理念虽好,但对于如何将其具体应用于教育实践却毫无头绪。把专家的理念与教师的实践联系起来,努力架设一座横亘在心理学原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桥梁,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因此,本书只讲那些基本的心理学规律如何具体应用于学生管理实践,如何利用心理学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如何通过心理学让教师们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