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校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德育理念,对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全面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学术定位、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和研究价值等研究现状,超越和拓展本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将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圆融于社会生态德育(即人际生态德育),实现从传统生态德育向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取向,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德育内容,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以实践教学作为实现德育人文关怀的关键环节,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德育实效的终极目标。目前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不够,应在科学性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注和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德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中学德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无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在德育目标普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德育内容生活化等趋向的指引下,通过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德育主体参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以网络道德教育为突破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举,来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基础,赋予了“关怀”独特的伦理道德内涵,强调以“关怀”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目标,主张学校应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提出了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种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为:以“关怀”为核心,重新定位高校的德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理解,构建彼此关心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文关怀在职业院校德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培养合格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独特的学科规律。高校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高扬人文关怀的旗帜,但是当前高校德育在人文关怀上颇为缺失,忽视大学生主体个性与自我价值,偏重理论说教,缺乏情感体验与实践培育。必须通过强调人本理念、强化师资建设、优化校园文化、丰富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努力,打造高校德育的人文光辉,从而取得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属于高校德育范畴,但是新的内容。内容决定方法,因此关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方法论需要予以思考。针对信息道德教育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和高校德育理论的发展,文章初步探讨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原则层次的方法论:主体性原则、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原则、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德育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发展现状的积极关注,是对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实践的主动关照,是对大学生适应、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热切关怀。加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人文彰显,是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现状,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人文道德教育要求:遵循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文道德素质;把人文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人们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价值诠释。大学生消费文化自身特点,对高校德育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诉求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思路,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调解力与引领力;改革创新完善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挖掘消费文化在内大众文化体系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资源,努力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契合度和现实关怀度;搭建开放多元的高校道德实践教育平台和载体,引领青少年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注重校园文化及其消费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德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力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教育能力,夯实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06,1(4):55-55
《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要成果,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主编,国内著名德育理论专家鲁洁、王逢贤、班华担任学术顾问。本丛书是朱小蔓教授领导的学术团队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试图在反思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着力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建构中国特色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其基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人文关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放在首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解决缺失人文关怀的问题,使人文关怀在整个高校的理念中进行贯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个性与德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德育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而当前中学德育方法有很多误区,如用学科成绩衡量德育效果,缺乏道德实践,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受教育者在这样的德育环境下漠视道德教育,缺乏良好的道德认知。针对以上误区提出学校德育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并采取回归生活、以学生为德育主体、重返经典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德育教师的人文关怀特质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是指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利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18.
张辉 《现代教育》2014,(5):64-65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工作者的素质及服务水平、图书馆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德育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学校显性德育课程共同承担的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底蕴。认真审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的高度契合性,挖掘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价值,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