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句末的"のだ"有很多种变体,如"んだ""のです""んです""のである"等等。另外,关于"のだ"是否是"の"的变体,也有不同的说法。对此,本文将对终助词"の"及其变异体"のだ"的区别进行探讨。并对叙述文中的"のだ"和"の",疑问句中的"のか?""の?"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语句末形式"のだ"变体多、用法多、近义表达形式多,是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のだ"误用出现最集中的是"发现"和"换言"用法。对这两种用法中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のだ"的习得存在"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单向性,没有形成"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双向互动性,同时,学生对"のだ"及其相关近义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分也掌握得不好。  相似文献   

3.
"のだ"本身没有实际意义,这种抽象的无实际意义的形式,对非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理解难度较大。运用大量实例具体分析"のだ"的四大特性,即承前性、既定性、披露性、特立性,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握"のだ"用法,更准确地进行日语翻译。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3):26-27
近年来,"熵"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修辞结构的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照英美新批评文学流派的观点:文本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其意义需要读者的"细读"方能体现。而所谓"细读",即是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读和评论,认真审慎地分析研究作品的词法、章法、修辞和意象等。文学文本的"细读"可从声音层面、意义单元、意象和隐喻、象征和象征系统等几个层面进行,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细致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对于「のだ」和"是…的"的对应关系,本文做了一下初步探讨,得出了两者的用法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结论,但是由于各自语言的复杂性以及二者用法的多样性,二者在翻译时的对应关系并不强,有的甚至无法译出。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品味,在汉语中找出合适的词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硬汉精神"让无数读者赞叹。但是,这些审美层面上的硬汉形象在现实中却显得如此悲壮和苍凉。这些执着于主体价值和尊严的硬汉们的主体性正被异己性的力量无情地消解着。从伦理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硬汉精神"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对硬汉价值的现实性失败、硬汉的主体性价值与他者生命价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探讨这种反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奈达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即"动态对等",并于1969年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他坚持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没有必要理会原文的文体特征;译文的遣词造句对目的语读者需要触发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效果,因此原文的形式将不可避免地做出改变。本文将利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词组、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探讨工科类文章英译汉过程中如何灵活处理原文形式,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优先保证内容的对等,必要时进行词和句的重组。  相似文献   

9.
“のだ”是日语教育中的重要语法点。文章分析总结了“のだ”的“说明”、“展开话题”、“替换说法”、“发现”、“主张”、“命令”和在特殊疑问句中的用法.并且提出在教学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从文本层面看,幻想和隐喻是童话参与"隐含读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书写策略和美学追求。幻想为儿童进行游戏、释放心灵提供了曼妙场所。儿童审美心理隐喻和成人理性隐喻的完美融合,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了童话基本的教化模式。从接受层面看,这种美学追求对"实际读者"具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在实际阅读中,童话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召唤"儿童;儿童自由能动地结合自身经验、情感、体会和理解对童话中的空白和不定点进行填充。可见,童话以审美的姿态关照儿童世界,为儿童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审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1.
哲学对意义的思考主要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存在的层面进行探讨,各自得出不同的结论。文学的意义追寻则经历了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作以及作者、文本、读者的三者对话关系中的意义观,而到了雅克·德里达彻底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则在解构中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发展提出新要求,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热点问题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外语界针对英语学习者"思辨缺席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CNKI为数据库来源,精选了自2004至2013年十年间发表于国内外语专业核心刊物的30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综述,希望对读者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问题在国内近年的研究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图书馆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条件下,对读者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读者满意的层面,还应高度关注读者忠诚问题。本文借鉴企业界现已普遍应用的顾客忠诚管理理论,对图书馆的读者满意与读者忠诚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儿童文学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从词汇、句式和文化这三个层面对《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再现原文语言风格,更好地为儿童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卞之琳与朱生豪两位译者的翻译目的进行总结,大致包括四个主要目的:"为传承翻译思想而译"、"为预期读者而译"、"为赞助商而译"以及"为时代所需而译"。再者,以朱生豪与卞之琳的《哈姆雷特》片段为语料,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目的论出发,在各自的翻译目的指导下,两个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本文从词汇、音律、双关语三个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对原著和译文之间的转译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解法层面对一道模拟试题进行研究,挖掘出解答该题的4种不同分析思路,并借助这4种不同的分析,向读者阐述了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马拉克什>以真实再现的写作手法,对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直观"写真,使读者介入其中.遣词力求"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使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临摹再现.  相似文献   

18.
《豆棚闲话》不仅在形式上体现着对拟话本小说的创新,也在情节内容上体现着高度的艺术真实。作者艾衲居士从小说的叙述层面、背景层面、细节层面、举证层面入手,采用叙述者形象具体化、叙述方式层级化、人物身份背景与时代背景详细化、故事细节逼真化等多种手法,对小说中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塑造,并利用文献与情节加以佐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以"豆棚"为框架、以十二则小故事为结构的亦幻亦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从图书馆建筑、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决策、读者服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并从思想、资金、技术以及法规等层面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保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实践活动做出了有意义的探讨,但是对于"综合"含义的探讨却不多见。通过从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方法层面等三个层面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综合"含义的探索性研究,能够明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