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纂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当时由于急于求成,时间仓促,因而存在不少错误遗漏。《全唐诗》问世后数十年,日人上毛河世宁即辑有《全唐诗逸》三卷。解放后,《全唐诗》的整理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匡误、辑佚之作,而其中尤以《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八二年出版)所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成绩最著。近年,陈尚君同志在《全唐诗外编》所辑之外,复成《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  相似文献   

2.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102种剧本末附穿关,它们当源于内府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有些剧本虽无穿关,但《述古堂书目》中标注"内府穿关本",它们也可确信为内府本;剧本末无穿关的教坊编演本、历朝故事剧等也可推论是内府本。以清代钱曾《述古堂书目》相佐证,可知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应有130多种。内府本是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杂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日本市河世宁(1749—1820),江户时代后期著名汉学家,曾于日本文化元年(1804),搜集《全唐诗》未收作品编成《全唐诗逸》三卷,据《千载佳句》、《文镜秘府论》、《游仙窟》等中日古代文献所录唐诗,补进72首作品及279个句子,作者128人(其中82人不见于《全唐诗》)。其《全唐诗逸》于清代嘉庆间传入我国,鲍廷博将其收入《知不足斋丛书》,现附录于中华书局校点本《全唐诗》卷末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全唐诗》末,这是市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结合《全唐诗》送别诗的文本特点,抽取送别动因、时间、目的地三类知识单元并进行知识重组,同时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GIS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且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送别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从北方向南方移动,与唐代历史、文化变迁相印证,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送别诗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语词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以《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的口语疑难词的训释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史和诗文交证纵横两面切入,“力求通一代语词之衍变,究诗文之交通”,是断代语词训诂研究之专书。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众多学者几十年的努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新编《全唐五代诗》即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乾隆四十五年(1706年)《全唐诗》编撰成书,至今已经300多年。伴随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原书缺憾与疏漏已不容回避。新编《全唐五代诗》就是弥补其美中不足,出版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  相似文献   

8.
站成一棵草     
煦雅 《出版参考》2010,(2):37-37
星期天,一家三口逛新华书店,看到江湖夜雨的新著《昨夜闲潭梦落花》,封面注了句:“唐诗中被尘封的佳句”。翻开看,这些佳句都来自《全唐诗》。江湖夜雨在他的自序中说,他曾经做了个梦,梦中说他的前生曾在大唐盛世中生活过,所以翻开《全唐诗》,就如同和自己痴爱的人相拥。虽然家里早就有了套《全唐诗》,因为欢喜这个“大唐才子”,还是掏钱把江湖夜雨的新著背了回来。  相似文献   

9.
阅读明清之际的古籍的朋友们常常会见到一些“更”字。例如: 《全唐诗》附录《全唐诗逸·跋》:“日本去中华仅三十六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编《全唐诗》自问世后至今,对其阙误,前贤及时人已多有补正,笔者亦不揣谫陋,曾就一己所得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订补》一文,今续有所获,匡补于此。《全唐诗》卷六○七郑仁表《赠妓命洛真》("巧制新章拍拍新"),题下引《北里志》:"洛真有风貌,且辩慧,时为席纠,善章程。"检孙棨《北里志》"俞洛真"条:"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亦时为席纠,颇善章程,郑右史仁表常与诗曰:‘巧制新章拍  相似文献   

12.
对《古今图书集成》一书中的一错三百年进行了披露。该书错记了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也去侍宴和诗,随之《〈全唐诗〉外编》与《〈全唐诗〉补编》、《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辞典》、《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四种大型资料工具书都沿袭其谬,说有宋之问去石淙侍宴和诗的错误。揭其错、证其伪,以免再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3.
《文献》季刊20(抖年封面使用了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的序言之页。该书曾为藏园老人傅增湘先生的双鉴楼的"双鉴"之一,另一部为宋刊百袖本《资治通鉴》。有关行款、递藏、避讳、藏书印诸项,可参阅李致忠先生《南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影印序》(本刊2002年第3期)及《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  相似文献   

14.
段伟 《图书馆学刊》2011,33(6):25-27
通过对《全唐文》、《全唐诗》、《四库全书》、《文苑英华》等图书的剖析,进一步阐明了检索唐代诗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云笈七签》卷九六有八首诗,部分或全部地在《孟东野诗集》、《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里出现。前人论证其中七首为魏晋时《南岳魏夫人传》的降真诗,有四首乃孟郊改作。本文在此成果基础上,指出这四首诗乃羼入《孟东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不全,因为是康熙皇帝钦定的大书,清代学者看出问题,也只能有“成书不说”之叹。日人上毛河世宁先有《全唐诗逸》,我国自30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辑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检唐诗编要辑佚,辑佚需要鉴辨,鉴辨需要考证。前些年我作《全唐诗续补遗补》,近几年作《全唐诗续拾辨证》,都是在时贤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微尽绵薄,做一些鉴辨考证工作。精音癸级》引姚叔祥语有“辑唐诗非裙采难,鉴辨难”的论断。其实辑佚已不易,鉴辨自然更难。凡是投身于此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考证虽然不易,但是寻找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  相似文献   

18.
因为以明人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为编纂底本,导致清编《全唐诗》卷七九五误收了八位宋代诗人,当予以删除.但这一责任绝不应由胡氏承担,而是反映出《全唐诗》编修诸臣在撰修态度和编撰方法上的草率与粗疏,这对当下同类图书的编撰具有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明中后期至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唐才子传》的单行本绝迹于世。当代学者对此多未能深究,从而在学术研究中产生了一些疏漏,认为胡震亨、季振宜和《全唐诗》编者利用过《唐才子传》。本文则通过勾稽相关资料,对此观点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20.
于季友、范的诗《全唐诗》均未收。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全唐诗外编》本)卷之七各收一首,所据者清乾隆嘉庆间王昶辑《金石萃编》。两诗录于下:  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   于季友 墨妙复辞雄,扁舟访远公。 □天书梵□,霜月步莲宫。 迹寄双林下,名留劫石中。 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  时在育王寺书石字奉酬□丞使君  寄赠四韵,依次用本韵   范 的 拙艺荷才雄,新诗起谢公。 开缄光佛域,望景动星宫。 风雪文章里,书镌琬琰中。 将谁比佳句,霞绮散成红。  于季友诗“□天书梵□”句缺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