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跨区域远距离电力输送的主流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送损耗小,系统稳定性好、调节速度快等明显优点。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易对周围埋地金属构筑物产生较大的直流干扰影响,特别是对接地极周围的埋地输气管道易造成严重的直流干扰腐蚀。通过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接地极电流对埋地管道造成危害的最根本原因是接地极干扰电流在管道上的流入和流出,在电流流出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危害主要表现为直流干扰腐蚀穿孔,在电流流入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危害主要表现为管道表面的防腐层剥离。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尚无±800kV直流接地极线路与接地极运行经验可循,为提高±800kV直流接地极线路与接地极运行维护水平,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云南地区接地极线路与接地极的运行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800kV直流接地极线路的防山火、防雷、防覆冰、防鸟害、防外力等特性,并提出了确保接地板线路及接地极安全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直流接地极腐蚀的原理及其危害.根据直流接地极腐蚀的原理提出了相关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4.
接地电阻值是衡量地面系统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选取具有砂砾层结构土壤特征的青海省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选点建立实验基地,通过埋设实验产品常用接地极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分析常用接地极在不同组合、不同季节砂砾层土壤条件下电阻值变化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铜包钢接地极稳定性能较强,接地效果最佳,较适用于高原砂砾层土壤防雷接地工程;锌包钢接地极则为最不适用接地极。同时,随着接地极组网数量的增加,接地电阻平均值逐渐降低,组合接地极效果明显优于单个接地极,综合考虑经济和工艺技术,三网组合效果最佳,可优先选择铜包钢、镀锌角钢和镀锌钢管为接地极的三网组合。  相似文献   

5.
钟声 《科技风》2013,(1):93
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但是,存在一点接地的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因为在接地点未消除时再发生第二点接地,极易引起直流短路和开关误动、拒动。所以直流系统如果一点接地时,设备虽可以继续运行,但接地点必须尽快查到;如果发生两点以上接地时,更应该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立即消除或隔离。因此,直流接地故障的查找处理方法对于直流故障的及时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交直流混合运行的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入直流偏磁抑制装置改变了交流电网的零序结构和参数,在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时会对交流电网相关保护产生影响。研究了接地极附近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保护受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影响的机理,从数学模型以及网络结构上进行分析以找出规律,并针对南方电网的实际运行场景对相关保护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结果可为其他受直流偏磁作用影响的变电站邻近变压器和线路保护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电磁、定子、轴承、通风结构、换向器等。日常生活中会对直流电动机的设计及结构的了解的人会很少,对直流电机的设计理念没有较深的认知性。往往只考虑直流电动机是否耐用,却忽略了它的组成结构。本人对大型直流电动机的设计及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加大读者对直流电动机的深度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高压直流输电将成为我国坚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交流系统,高压直流电流开断存在着诸多难点。详细分析了直流开断中的各个难点及产生的原因,重点描述有源振荡式高压直流开关工作原理及振荡回路设计,同时介绍了有源式高压直流开关在实际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气化铁路、以接地为回路的输电系统等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杂散电流,并使埋地输油管道因杂散电流而产生腐蚀.杂散电流腐蚀具有强度高、危害大,范围广、随机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对直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控制,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泄漏电流、符合安全距离、增加回路电阻、排流保护和其他保护等措施;并对强电线路等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防护方面提出了数种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付豪 《中国科技纵横》2014,(13):190-191
杆塔接地装置的不同形式和冲击接地电阻值会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本文采用ATP-EMTP软件仿真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对不同接地装置和不同雷电流注入点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口字形接地极和水平放射型接地极能提高杆塔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雷电流从接地装置的中点或四角同时注入时,接地装置能被充分利用,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1.
冯亮 《科技通报》2023,(12):42-45+61
直流电流测量装置是直流输电系统中测量电压和电流的重要设备。为有效甄别直流测量装置的阶跃响应特性,提高电流波形控制水平,研究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流测量装置阶跃响应试验电源关键技术。本文分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测量装置阶跃响应试验电源的关键指标,根据电路结构研究阶跃试验用电流源的技术方案,通过电路结构与多级LC回路基本原理,计算影响电流源的关键参数,设计波形控制技术。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上升时间<10μs,脉宽≥5 ms,最大过冲<5%,趋稳时间<100μs,可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实现陡前沿、长脉宽、高幅值的电流输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某电力工程的工程实践为例,简要介绍了IEA电解离子接地极系统在电力工程降阻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电力工程工程降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19)
当前直流大电流在国民经济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很多的工业行业都需要应用到直流大电流进行生产,但是一直以来,直流大电流的测量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工业生产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的直流大电流的测量进行研究,对几种常见的直流大电流的计量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刘帅  陈力 《科技风》2015,(3):145
主要研究基于电流源型半桥拓扑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对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一端稳压、一端稳流拓扑结构的双向直流变流器改造、参数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电流源型半桥拓扑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在飞机、电动机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临时接地极是一种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检修等工作时装设接地线的临时接地体装置,尤其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临时接地体埋入,接地线迅速连接接地体。临时接地安全措施是一种电力施工、检修时必需做的安全防护,是提供的一种自攻功能的接地极,自攻型接地极主要有平螺栓,并进行焊接。结构简单,用料省,经济实用。采用此接地极可有效的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杂散电流对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及周边设施的腐蚀影响,一般将区间内道床结构钢筋贯通作为排流网,牵引变电所设排流柜,可以将结构钢筋中的杂散电流单方向回流到变电所内的负母线,减小杂散电流的泄漏.本文通过建立直流牵引回流系统离散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排流网纵向电阻变化时、排流网对地过渡电阻变化时对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对比了排流前后杂散电流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排流对杂散电流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铁直流牵引供电安全问题已逐渐受到重视,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问题已成为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参数。走行轨作为牵引电流的回流通路,其纵向电阻及对地过渡电阻的大小直接决定系统钢轨电位及杂散电流的幅值。为此,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走行轨纵向电阻及过渡电阻开展定期检测,以保证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有效控制系统钢轨电位及杂散电流的幅值。本文对地铁走行轨纵向电阻及对地过渡电阻测量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综述两类参数的测试方法,对比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以对实际线路参数检测提供基础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铁大都采用走形轨回流的直流牵引供电方式,因而在运营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流经大地的杂散电流。地铁杂散电流严重腐蚀地下金属结构,影响地铁安全运营,因此全面考虑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问题,探讨更为有效的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措施,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实际地铁供电模式均为双边供电,本文以双边供电的分布模型推导了排流与未排流时杂散电流分布情况并得到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异步电机矢量的控制应用,分别控制磁电流(I1d)及电枢电流(I1q)可以独立地控制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气隙磁通和电磁转矩。在具有矢量功能控制的异步电机,转矩电流I1q(类似于直流电机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I1d(相同于直流电机励磁电流)也被单独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输送的电能不断增加,其输送电能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变压器是调节不同电压线路之间的重要装置,对于电力的配送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变压器的调节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能的正常使用。本文对供电系统有载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带绕组动作特性直流测试波形异常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直流测试产生电流弹跳断续、不能反映开关正常切换过程等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交流测试技术现场的应用情况,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