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淡 《家庭教育》2009,(11):21-21
江苏一读者来信问:儿子喜欢看书,速度也很快,几年下来看过的书也不少,但问问他,能记住的却很少。我发现他对看过的书只有模糊的印象,具体内容常常说不上来。这样随读随忘,没有知识积累,可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7C):53-53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相似文献   

3.
林克 《老年教育》2007,(12):8-10
《六祖坛经》常带身边 毛主席十分欣赏六代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一书,经常带在身边。他有几次向我谈及慧能,要我了解他的身世作为,读一点他的学说。我对佛学的有限知识,可以说都是得益于毛主席的教导。  相似文献   

4.
杨义 《教育文汇》2007,(1):42-44
读书是人类的专利,人类创造了书籍这种方式,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涵养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识起点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步步登高,走向辉煌。如果到动物园,看见猴子拿着书来读,大家会感到很滑稽;但是如果看见小孩拿书来读,大家都会去称赞他,觉得他有出息。这就是说,书把人与猴子分了类。  相似文献   

5.
谢林的代表作《先验唯心论体系》一书的要义,是把他的先验唯心论原理推广到一切知识领域,建立一个“·全·部知识的体系”。康德通过理性批判,依据理性的不同能力,分别建立了他的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艺术哲学。费希特从绝对自我出发,把各个知识部门统一于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学。谢林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把费希特的知识学改造成为“自然理智化”和“理智自然化”的过程对立统一的先验主义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千锤百炼铸成金战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在知识的世界里,他像一块永不知足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养分,他爱书、恋书、读书、藏书,基本上做到了有收藏价值的历史书籍必买、专业书籍必买、政策理论研究的书籍必买。妻子知道他这个“毛病”,每次到外地也都把购买书籍做为送给他的最好礼物,而收到礼物的他每每像个孩子一样赶紧打开,细细研究起来。从山东工业学院毕业十多年来,他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因为书给了他太多东西。是书让他坚定了干事创业、永攀高峰的决心,是书给予了他不畏困苦、开创进取的智慧和胆识,是书赋予了他甘于奉献、充实丰盈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什么人,他的知识只能小于或者等于书本知识,不可能大于书中的知识。打个比方,书的知识好比天空,无边无际,看书的人,不但能快乐成长,还能终身受益。正所谓:畅游书海,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ABC     
要学好语,仅局限于几本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只有加强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水平。鲁迅先生就特别希望中学生在做完功课之余,能重视课外阅读,他说“爱看书的青年,尤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10.
马尔凯是当代有影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他的《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是其代表作。他在书中批判了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认为科学内容不能作社会学分析的观点,强调科学知识并不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其内容也受社会和化因素的影响:他还对科学作了较为详尽的化解读和简略的社会语境分析,并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没有什么比故事书更能吸引宝宝了。在书里,宝宝能够学到很多知识,能够丰富他的生活经历,提高他的语言能力。一年的时间里,给宝宝看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什么书最好看?什么书最吸引宝宝?你该给宝宝买些什么书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的丁兴同学酷爱动物.只要图书馆里来了有关动物方面的书,他总要借来看。他这方面的书看多了,知识也就更丰富了。于是,大家都称他为“动物学家”。同学们遇到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只有懂得战胜自己,才会超越他人。”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一直都未能彻底理解。直到我读了《超越自己》一书,我才有了深深的体会,它使我受益匪浅。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的不断变更,我们21世纪的中学生们面对的种种困难、挑战日益增多,为了不被21世纪的快节奏发展所淘汰,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地迎接挑战。面对挑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化知识运用方面,更应注重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锻炼。书中最使我难忘的一幕:在低分中,他的儿子失落了,但是他并没有让儿子堕落…  相似文献   

14.
王兴忠 《今日教育》2007,(7S):77-77
胡耀邦同志生前酷爱读书.据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叙述,胡耀邦同志认为:“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他在读书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2006,(2):38-38
孙犁爱书如命。他爱书,爱寻书,爱买书,爱藏书,爱念书,爱谈书。更有甚者,给书籍包书皮,打扮书,包装书,他都爱亲手做。他还爱在书上题词,写好多话,信手写来,皆成文章,这样的书,是他的宝,他是他的象征。在众多的作家中,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冠军。  相似文献   

16.
本期观点     
《父母必读》2010,(4):9-9
现在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的越多越好.让他学得越多越好。但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做法使孩子产生窒息感。就像是你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放在房间里,把每一个角落占满了.却偏偏没有给他留读书的地方.那么他永远没有办法、没有空闲去把书里的知识、信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过久的窒息感最终会扼杀孩子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因为写了一本书叫《最愚蠢的一代》。得罪了8700万美国年轻人。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让美国教育界困惑不已的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在知识上的任何提高。“美国年轻人的无知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和手机短信上了”。马克·鲍尔莱因因此对Facebook(脸书)表示出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8.
书缘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与书有缘。的确,书伴随着我成长。 幼儿时,我以为书是可以撕、可以咬的东西,以致爸爸买给我的书处处都留下了我的“杰作”。稍大些,爸爸常给我讲书中的故事,又见他晚间专注地看书,我才蒙■知道书是一种宝贝,渐渐爱起书来,并从幼儿读物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8岁那年,我在书柜的角落发现了一张卡片,当明白那是爸爸的借书证后,便吵着也要一个。于是我成了县图书馆中年龄最小的读者。图书馆的书真多,一行行、一列列的书柜里摆满书,简直是书的世界。遨游于茫茫书海,我谒见了开天辟地的盘古,结识了聪明的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19.
高洁如莲     
辛勤 《小学生》2005,(6):32-33
长江,过了三峡以后,像万马奔驰,巨浪翻腾,咆哮如雷,滚滚东去。战国时期的楚国,就占据着长江两岸广阔的土地。屈原热爱自己的家乡,满心希望楚国繁荣富强。于是他刻苦学习,读了许多书,知识很渊博。  相似文献   

20.
走进胡伯项教授的书房.跃入眼帘的尽是书,书中浸透的满是知识.透过他那睿智的眼神可知,他在思想的国度里遨游,以知识的宽广来感悟人生的得失.他出生于进贤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考上了原江西大学.1986年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从事教学工作,36岁时就晋升为教授,并一跃成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