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里的词,本是音义的结合体,所以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词的时候,也就常常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形成一种字形字音属于甲字,而意义实属于乙字的通假现象。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若不明瞭古音通假的原则,就难免望文生训,误解古人的原意。为了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书的词义,现将古音通假的原则概括为四条,并逐条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汉字数量少,一个字往往要代表好几个词,后世为了避免一字代多词所引起的误会,就另造新字分担了原字的一部分功能,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古今分化现象。但在古籍中仍是分化以前的情况,古字的音就得依照分化后的今字的音来读。如:见:见的本义是“看见”,应读ji...  相似文献   

3.
表面看来,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形式似乎一样,都是因为音同或者音近而借字,因此,初学者极易混淆。但是实际上,假借和通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一、假借和通假形义有别从形体看,假借不涉及形体的改变。比如“然”字,本来表示燃烧  相似文献   

4.
一谈到古今字,许多人就会说:古代造的字就是古字,后代造的字就是今字。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况且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那么中国文字产生的最早年代肯定是在三千年之前了。在这样漫长的历史中我们如何划分古代和现代,怎样区  相似文献   

5.
通假字刍议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中声音相同或相近字的互相借用。这种古音通假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六十六篇(首)古文中(包括阅读课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共出现一百二十四个(重现的不包括在内)。其中通假字占80%左右,古今字约占16%,异体字约占4%。这样看来教好通假字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通假字教学还存在着混乱的现象。不明瞭古音通假原则,而望文生训、误用通假、滥用通假的是不乏其例的。有位中学教  相似文献   

6.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言是上古吉,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8.
谈通假字     
在中学里,我们常把借用的字称之为通假字。通假字属于传统六书假借的范畴,是一种“本有其字”的用字法。故“本有其字”是通假字的特点。所谓“本有其字”,是指在同时代的文献中,已有用本字的例子,甚至同一部古籍,也以用本字为常。通假字的通假义是临时获得的,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通假义就不复存在。音同音近,是通假字的条件,如果声音上没有联系,是不能通假的。当然,古书的通假,是以古音为准则的,不能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衡量。如《陈涉世家》里,“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适”是“谪”的通假字,今音相距甚远,古音却相近。前面已经谈…  相似文献   

9.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10.
说说通假字     
何谓通假字?简言之,通假字就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假字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所以又称同音通假。这种现象类似现代人写别字。所不同的是写别字是个人用了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不合乎规范的字,而用字通假,则是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方是上古音,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假字漫谈     
通假字就是古汉语中的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如果不了解汉字的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有两条.通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音同而通假,二是音近而通假.音同的通假,是指借用声、韵、调相同的字来代替本字的通假现象.音近的通假,是指本字与借字之间声、韵、调只是某些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3.
通假字概说     
通假字是假借字的一种,是指本有其字的假借。段玉裁分析假借字有这样三种情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又其后也,且至后代之讹字,亦得自冒于假借。博综古今,有此三变。”(《说文解字叙注》)段玉裁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假借,就是指通假字。王引之在论及通假字时,也注意把它同本无其字的假借区别开来。他说:“盖无本字而后假借,此为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经义述闻》卷三十二)因此,通假字也习称假借字或借字。  相似文献   

14.
古今字与通假字比较韩伟1古今字是汉语同词先后异字现象。这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孳乳而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它是汉语中的某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产生了不同的书写形式,产生在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在后的称为今字,今字又叫后起字。古字与今字不处在语言发展的同一历史...  相似文献   

15.
16.
通假字试论     
什么是通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某字表示某种意义,是有一定的。我们就管这个字叫本字,这个意义叫本义。但有时,本字与另一字所表示的意义本不相关,可是由于它们具有音近或音同的特点,由于某一原因,使用时不用本字,而借用另一字来替代它,以表示它的本义。我们就叫这个借用的字做通假字,所借用的意义叫做通假义。例如: A.①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诗·豳风·七月》②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  相似文献   

17.
通假字浅说     
通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多学科领域,越来越被专家学者重视.近几年来,归纳整理通假字的专著,杂志上的专论文章也不少,但众说纷纭,对通假字概念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相当不一.理论上的模糊,导致教学上知识的混乱,古今字“通”,异体字“通”,多义词“通”,“通”成了万能的钥匙.所以,对通假字给予历史的科学的解释,是古代汉语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关于同源字与通假字不相容的理论与其实践是自相矛盾的,这一理论不符合古代文献通假的实际情况。同源字和通假字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这种交叉关系的形成有四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碰到通假字和古今字这两种语言现象。比如,“旦回不可不蚤自来自谢项工”,“蚤”通“早”(《鸿门宴》)。“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许多同学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无法正确区别,常常似是而非,张冠李戴。那么,通假字与古今字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区别呢?通假字又称通借字,是在语言运用时一种临时性的同音借用或同音替代的现象。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本不相同,只是因为字音相同或相近,一个字被借用为另一个字,这就是通假字。如上例中,“蚤”本义为跳蚤,而“早”…  相似文献   

20.
有的教师竟认为古今字就是通假字。为此,本文特提出简单易行的从本质上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方法。一、已知古今字就是在某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那么如何明确而简便地判别它,其方法就只需看古字与今字之间是否有其意义上的联系,有,则是,无,则非也。例如: (1)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将军禽操,宜在今曰。(《赤壁之战》) (3)公输盘不说。(《公输》) 以上三例中的加点字,从汉字的发展史来看,我们不难认出都是古字;与后起的字相对来说,它们的今字则分别为(1)“暮”、(2)“擒”、(3)“悦”。之所以认为“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