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美国一直在推动日本就台湾问题明确表态,至此,华盛顿可以说终于“心想事成”。美日军事同盟架构内的日本角色与台湾问题的关联,传统上因为日本的“中国顾虑”而始终存在着的“欲抱还羞”的状态,现在终结了。  相似文献   

2.
说实话     
《康熙来了》的制作人詹仁雄结婚,小S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穿的西装也太丑了!新郎无比尴尬。客人却无比开心,因为小S替他们说了想说而不敢说的实话。小S问一个武打女明星:“你难道从来不刮腋毛?”她摸着“上流美”许纯美的皮草披肩问: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3.
台湾报纸的“读书版”解路英多年来,台湾报纸多注重“书讯和出版”共生问题,几家王要报纸都编有自己的“读书版”,而且各具特色。台湾《自立早报》的“读书生活”,从1992虫2月创刊至今己一年多,原为周日出版,新近改于每周一全版见报。主编是顾秀贤,编辑陈昭如...  相似文献   

4.
台湾报业在“报禁”①解除前,与政治的关系密切而暧昧,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董事长都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之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而两报从创办伊始,也都因为与当局关系良好,得以扩展规模,形成报团,并垄断了台湾报业。1988年,“报禁”解除后,虽然台湾报纸种数在一年之内从31家暴增至100多家,但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垄断地位依旧屹立不摇。至1992年,自由时报企图打破两大报的垄断②,获得良好成效,该报于1996年宣称发行量突破100万份,成为台湾三大报之一。至此,台湾的报业形态似乎大势已定,三大报团垄断台湾报业…  相似文献   

5.
2000年,时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徐显明率队访问台湾,特地去拜访了曾任“美龄号”机长和台湾空军“情报署长”的衣复恩。祖籍山东的衣复恩以母亲之名所成立的“立青文教基金”,在山东大学设立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6.
何京 《档案天地》2006,(3):26-27
借助越南战争实现反攻大陆图谋的试探,最早是由蒋介石先后亲自向美国驻台“大使”莱特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出的。对于肯尼迪在1962年拒绝支持“反攻大陆”,蒋介石耿耿于怀。1964年1月29日,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后不久,蒋介石召见美周驻台“大使”莱特,抱怨“如果我们三年以前就采取措施反攻大陆的话,法国承认中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自约翰逊接任后,台湾方面便不断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新政府对台湾的未来,特别是对“反攻大陆”的目标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7.
陈水扁5月上台之后,台湾政坛可谓风暴迭起,多起政治事件接连发生,先是“教育部”执意推行“弃汉语拼音,改通用拼音”。引发台北市“统独”异议:接着,原“行政院”院长唐飞辞职,令台湾朝野斗争急剧激化,而近期直接导致“罢免危机”的“核四事件”,可以说是台湾政治核爆的最终导火线。  相似文献   

8.
论文小语     
文章的深度,源于思想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关乎学养、阅历、及对事物的体察、解悟能力.初学写作者,由于多方面准备不足,作品浅一些,应在情理之中;只要肯努力,是会渐渐深刻起来的.浅不可怕,怕的是明明思想浅薄,却偏要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用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把文章包装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执意让人看不懂.时下,这样的文章并不鲜见.思想浅,只要写得真实,清新,活泼,也能引得读者喜爱.“潭水深千尺”是美,“清泉石上流’也是美.中国  相似文献   

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要办好对台广播,就必须了解台湾情况,可是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时期,我们编辑部了解台湾情况的渠道仅限于台湾报刊。为了能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台湾情况,及时掌握台湾同胞的心态,受周总理与留美台湾学生座谈的启示,我和对台广播部的同志开始尝试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接触台湾各阶层人士。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对台广播每一次改革都更有针对性,同时使我对台湾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0多年来,我接触的台湾同胞不下千人,从早期的台湾留美、留欧青年学生,起义归来的台湾…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台湾新一次选举将至,而选战眼下已风生水起。但如果大环境没有变,两岸关系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因为台湾的政治制度已经有它制约的地方,要建立一个新“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台湾“独立”正在慢慢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春药。  相似文献   

11.
台湾人看不看CCTV?别讲笑话了,台湾有台视、中视、华视那么多电视台,干嘛看CCTV?再说,台湾能收到CCTV吗(7以上是在听到“台湾人看CCTV”时多数人的反应。然而,一项调查表明在台湾不但可以看到CCTV,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喜欢上了央视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张玉能 《出版参考》2007,(11S):40-40
20~21世纪之交,消解“美的本质”、“美的本体”、“美”本身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不仅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家们摇旗呐喊,而且中国大陆也有不少人遥相呼应,甚至比西方解构主义者叫喊得更加起劲,更加激进。因此,人们就势必要问:到底世界上有没有美?如果世界上没有美,那么人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沉默了,可是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不甘沉默的学者没完没了地在追问“美是什么”,“美在哪里”,“美何以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冷冬梅 《声屏世界》2008,(12):60-61
变视频素材管理为信息资源 有关台湾新闻媒体的地位有多种说法,有赞颂者说是“无冕之王”,有批判者称其为“文化流氓”,有学者说是“传播工具”,还有人称媒体为制衡政府与民众的“第四种势力”。这些多元化的称谓表达了人们对台湾新闻媒体的复杂感情,而这些情绪来源于台湾新闻媒体对于影像信息存储与开放的精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速读     
扁马会“有交锋,无交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4月3日如期会见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这次会晤被台湾媒体称之为自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之后两人的第二次“交手”,不过舆论的普遍评价是:有交锋,无交集。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里,双方主要针对军购、终统、两岸关系、台美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交锋,相互辩驳的色彩十分浓厚。马英九呼吁陈水扁回到“九二共识”,但陈水扁仍然固守自己的立场。因此,这场会面仍然很难成为打破两岸目前僵局的转机。“熊猫入台”遭拒台湾“农委会”熊猫审查小组3月31日驳回“大熊猫入台”的申请,理由…  相似文献   

15.
航空快讯     
《航空档案》2007,193(4):6-9
美军F-22“猛禽”战斗机抵达冲绳;2006年中国军工一批新型飞机实现首飞和定型;港媒:美F-22战机部署亚太意在阻止中国崛起;台湾军方筹组战略空军,拟向美采购空中加油机;雷声公司完成台湾监视雷达计划的硬件评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湖北档案》2005,(1):65-66
1960年7月,美国向台湾当局提供的第一批两架U-2飞机秘密运抵桃园机场。台湾则在从美受训回来的飞行员中挑选了6名,组成了隶属于国民党空军总部情报署的“第三十五气象侦察中队”。  相似文献   

17.
倍数算错了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50-50
9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泰利”抉风襄雨奔福建》一中有一条小标题是:“台湾,一把葱价翻了四倍”,然而在正中,读又读到了这样的字:“一把原来只要20多台币的葱卖至4了80多台币。”两相一对照,我们不难看出葱价实际涨了三倍,而不是小标题所说的“四倍”。此外,这条小标题中“翻了四倍”的说法也不规范,应改“翻”为“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传统语言在新媒体技术下的延伸,“火星文”是现代新兴网络语言的代表,伴随着台湾劲舞团等网络游戏的流行而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在台湾的E世代中,“火星文”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次文化用语。  相似文献   

19.
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们,当他们写回忆治学经验的文章时,每每提到从“书海中探宝”,从“书林中觅珍”。而书海航行,有赖指针;书林之门,需钥开启。指针启钥者何?书名也。比如:一位读者要研究台湾问题,他从中文书名目录里可以查到首二字标“台湾”的书名有《台湾府志》、《台湾通史》、《台湾文献丛刊》、《台北要览》、《台湾之狱》等八十余种图书。连横著始湾通史》卷二十四为《艺文志》,著录台湾方志五十种、台湾人士著作四十种、宦游人士著作八十种、合计一百三十五种。从台湾人士的传记及著述的书名中还可以查到拥延平王台湾海国…  相似文献   

20.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