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科技出版工作是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促进科技出版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正视科技出版社特别是专业科技出版社面临的问题,努力改善科技出版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音像和电子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什么?和图书出版社一样,唯一的答案就是:选题。就这一点而言,音像和电子出版社在近些年的出版实践中,对于选题的重要性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说,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个音像电子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品牌和地位。因此,每一位编辑人员在从事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毛鹏 《编辑之友》1991,(6):33-35
80年代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出版社(据有关部门统计已达到90%左右)已经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随后它们都逐步走向经济独立、自负盈亏的道路。我国出版社转变体制之后性质有无改变?出版社性质和体制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出版社性质和体制的问题可以说是出版业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通过讨论逐步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出版改革,建立和健全出版社的新体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1.协助清华大学办好科技编辑专业班,改进专业课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毕业生分配门路。2.协助清华大学办好岗前培训班,争取全国科技出版社新招收的大学毕业生,都经过清华大学专业培训,时间一个学期。3.继续配合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出版专业证书班,使各出版社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年龄40岁左右没有大专文凭的同志,取得同等学历专业证书。4.继续办好各种短期培训班。5.举办编辑工作研究班,抽调部分得到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的编辑,集中两周时间进行研究和探讨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等经验,写成专稿,在《科技与出版》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音像和电子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什么?和图书出版社一样,惟一的答案就是:选题.就这一点而言,音像和电子出版社在近些年的出版实践中,对于选题的重要性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科技档案与第一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档案与第一生产力(即科学技术)是什么关系呢?科技档案在科学技术向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及其自身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在科技档案工作中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方针,加强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科技档案工作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的最主要的物质外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为了改变劳动手段,提高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要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就是科学劳动者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生产斗争、基本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技术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出版社编辑行为特殊性探究秦振华高校出版社是大学中学术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这是它有别于社会出版社的本质所在。编辑是出版社的龙头,研究探讨大学出版社编辑行为的特点与规律性,对于办好大学出版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大学出版社编辑在选题、组稿、经营和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1994年工作要点(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1.协助清华大学办好科技编辑专业班,改进专业课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毕业生分配门路。2、协助清华大学办好岗前培训班,争取全国科技出版社新招收的大学毕业生,都经过清华大学专业...  相似文献   

9.
科技学术专著出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图书出版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经济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科技学术专著的出版对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把握科技出版的正确方向,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科技出版事业,推动出版业大繁荣、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我们新闻工作者依照这个论断,如何搞好科技报道呢?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两个观念。一、强化自我科技意识,重视和加强科技新闻报道工作科技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显示出迷人的魅力。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已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其作用和地位不容置疑和忽视。  相似文献   

11.
科技著作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国家科技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优秀的科技著作对于打造出版社的品牌、提高出版社的学术文化品位也意义重大,是出版社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2.
地市党报要不要办理论版?能不能办好理论版?怎样办好理论版?是当前地市党报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聊城日报社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对于“要不要办理论版”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给科技出版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地方科技出版社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哪里?提高农村科技读物质量的关键何在?这些问题都急切的要求我们作出正确回答。不久前,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期科技编辑干部读书会期间,来自十二家地方科技出版社、三十一家中央一级科技出版社的六十位领导干部和编辑骨干,着重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谈论。  相似文献   

14.
一、赋予新内涵 "立足本专业求生存,面向大科技谋发展",是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持且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科技类出版社,在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综合性和社会科学类的出版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环境和渠道的逐步开放,科学学科日益交叉融合,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与科技范围比较广的出版社相比,一些专业领域比较窄、读者群体相对小的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发展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术类图书的需求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逐步朝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大学是开展教学、科研的舞台,是学术思想传播的阵地,大学出版社往往承载着大学学术传播的责任,因此大学出版社对于学术图书的出版有着天然的使命。下面就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我国大学出版社中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正被各行各业所认识,所理解,并迅速转变为群众性的行动。一个“科技兴国”、“科技兴省”、“科技兴业”的洪流又一次荡涤着神州大地。然而,一些出版社还没有“科技兴社”的春天气息。对于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一贯制的一只笔、一张纸、一张桌的传统陈旧的编辑手段无动于衷,对于党中央提出的“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第二步战略转移目标”的伟大号召只编在书上给他人看,让他人做。这种因循守旧、满足于在历史长河中爬行的思想意识和落后的管理机制,极大地束缚着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宣传工作是动员全社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面对新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的潮流,新闻单位应该怎样通过舆论导向,更有力地推动科技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呢?当前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就是要大力突出对于科技典型人物的宣传。为什么要突出科技典型人物的宣传呢? 首先,科技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科学技术生产力中第一要素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科技人员,而科技典型人物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各类优秀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的激励和引  相似文献   

19.
全国的30余家地方科技出版社,几年来不断地组织联合行动,发挥着地方科技出版生力军的作用。 1995年他们联合行动向老少边穷地区赠送科技图书,播送科技的火种,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996年决定联合出版《科技兴农精选丛书》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发挥了地方科技出版社的群体优势;今年又酝酿着联合办好《地方科技图书新书目》和建立“全国地  相似文献   

20.
竞争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说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就在眼前。因为目前 ,出版社还不像其他行业那样 ,谁想办就可以办。这就为出版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因为竞争对手还不是那么有力。对于弱小的出版社来说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对于有一定实力的出版社来说 ,是一次难得的向上跨一个台阶的机会。在历史机遇面前 ,怎样才能摆脱困境、站住脚跟呢 ?怎样才能顺应潮流、迅速成长呢 ?怎样才能做强做大呢 ?各种观点、各种看法都有。有的说 ,资本是发展的动力 ,要引资 ,要运用资本的力量 ;有的说 ,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