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邦彦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均见功力,影响深远。后世评家多有褒评,可见周在词的发展方面贡献之大。周精通音律,其词善于融化唐人诗句隐括入律,典丽精工,法度缜密,后人多尊为词家正宗,以为词家之有周邦彦,犹如诗家之有杜甫。周词亦有缺点,如较少反映当时现实,思想性不高,过分追求词藻。  相似文献   

2.
一般文学史多从艺术角度对周邦彦作词史上“集大成者”的简单定义,本文通过对周邦彦词作题材、情调与语言的考察,认为在宋词通俗化的道路上,周邦彦是一位代表性的人物。进而从市民意识的更新、文学式样的创造、雅文人的心理三方面探求了时代对清真词通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在清真词的创作中,多次采用今昔对比的章法,且运用多种模式。从词体结构的角度看,既有上下片之间的今昔对比,也有一片内的今昔对比。从写作风格的角度看,今昔对比的章法对清真词修辞的使用、词境的形成和叙事的技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6.
周邦彦作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其词作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周邦彦一生仕途坎坷,辗转的仕宦生活至任溧水知县时心态有所改变,相应地词作亦有不同展现.根据罗忼烈对其词作的辑佚及创作时期的考证,我们发现周邦彦任溧水知县三年时间内的词作共有十八首,其中疑似两首,占其现存确定的词作总量百分之十四.本文将从千回百折的叙事手法、先叙事后...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词人中 ,周邦彦是一位争议很大的词人。词学家张炎、刘熙载、王国维都对周词的主旨作出否定的结论 ,这导致了近世对周词的贬抑 ;新时期以来某些词学家以寄托论词 ,发掘周词的政治寓意 ,给周词以肯定的评价。这两种评价都脱离周词实际。其实 ,周词的主旨是表现美好情感失落的悲伤。这虽然是宋词艳科习见的内容 ,但有周邦彦个人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 ,使我们在富丽精工的形式里见到一种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咏物词是否含有寄托为分类标准,可将周邦彦的咏物词分为两类:(1)单纯地表现词人对自然事物的热爱;(2)在对自然物象的吟咏中融入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其次,从周邦彦咏物词的结构、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喜欢炼字和对物象的形神进行细致的描绘等四个方面对其咏物词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湘华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30-32,55
周邦彦《黄鹂绕碧树》、《解语花·元宵》二词,在不同词籍中,其词语、句法略有差异,譬如前者称“酒”有“榴花”、“流霞”之别,后者首三句为“四四五”或“四四六”句式。行文试对此辨正,认为当以“流霞”和“四四六”句式为是。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对词的形式和写作技巧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本文从《清真集》的音律、长调及小令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周邦彦词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周扬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对中国无产阶级文化运动作了启蒙性、开拓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真地研究周扬,实事求是地评价周扬。  相似文献   

12.
酃酒作为中国古代黄酒之翘楚,其尊崇的历史地位早在两汉即以确立;魏晋时期,酃酒尊享太庙祭祖用酒的崇高地位,成为名闻遐迩的朝廷贡酒和贵族宴饮之必备;南北朝时期,酃酒的酿造工艺被总结为一种行业规范广泛推广,使其尊崇的地位因生产地域的扩大开始受到威胁;唐宋以后,衡阳地区的酃酒式微,但酃酒仍然深植于文人雅士心中,成为他们集体无意识记忆中的名酒的代称。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思想、创作动因、审美意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 4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更生的原因、在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梅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以民国史为主的历史小说,这些小说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周梅森凭借庄严的历史小说创作步入文坛,在前期即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受商业化影响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呈现娱乐化倾向.1996年后他完全转向现实题材的创作,这是历史想象需求的终结,是历史题材的现实困境的表现,也是周梅森等新历史小说家们"互文性"策略的陷落.  相似文献   

15.
"词史"是清代学者提出的词学话语,意指兼具"实录"精神与"<春秋>笔法"之词作.刘辰翁以"入世"的态度,用比兴的手法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艺术化;在旧日习俗的回忆中,发抒文化失落的伤痛;咏叹、褒贬时事,有意识地表现出以词存史的精神,他的词可称"词史"之作.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完美人格的形成 ,是唯物史观与中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也是他一生笃实践行的反省与磨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置政治机构和军事驻防;明代,台澎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前沿;清政府在台湾设省之后,台湾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民国时期,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也是早已确定的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