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牢各族大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基础上,提出思政课程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诸多领域均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对该意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还能推动民族团结的实现,为中华文化的弘扬指明新的方向。高校培养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自身履行基本职责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策略,还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这一核心任务,需要深入挖掘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的深远影响。在价值层面强调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更重要的是,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的人才。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上,更深入体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这一教育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厚认同,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通过探索民族历史和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进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此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相互尊重和和谐共处,还理解公民在社会中应如何承担责任,掌握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为参与社会事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在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的人才方面。从历史依据来看,民族院校在坚守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目标、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和保障各民族平等受教育权中均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两个大局”的内外部新形势;时代变革也引发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德”与“才”取向之间的张力与抉择;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世代更替、内容滞后、方式单一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通过增进“五个认同”意识,打造人才培养“两支队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专业培养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等路径,为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努力在思政课教学各环节、全过程通过不同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贯穿其中。从思政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两个层面建设路径出发,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在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全面贯穿、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着力,使思政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同行,形成实现课程目标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长期以来都有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发挥着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思政课相关知识和理论深度结合,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融入典型案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有更深刻认识,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之一,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文章以“纲要”课为载体重点梳理了“纲要”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语料内容,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2523”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坚持两条主线、五大“语料”模块、两大平台、三段式教学活动,以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并使其真正地入耳、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9.
当前,内蒙古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提高,教育方式有待深入挖掘等困境。因此,内蒙古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增加课程思政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营造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等多种形式,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心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中,民族认同意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之源,民族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民族文化自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基于民族心理的视角,应该从民族意识、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需要动机四个方面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各族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引领,通过思政教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有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统一的民族关系,推动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大家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亟须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巩固和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政教育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不清楚”,即不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什么、不清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不清楚如何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成为制约教育效果的认知障碍。同时,在教育结构性方面,存在区域不均衡、内容不全面、学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因循“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逻辑,突出各民族相互团结、繁荣发展的教育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逻辑,突出各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又交集兼容。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延宽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要求对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在内容、目标方面实现“升级”。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需要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督导改变教育实践区域不均衡、教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还需要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责任担当。在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责任,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体系,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合力,以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的基础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即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储备后备力量。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架构,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亦是重要方式之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理念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识基础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嵌入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构建适配性话语体系、恰当选择社会教育场所、精心设计全流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对于引领中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民族大中小学校落实民族工作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教育要从培养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知、形成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促进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行为自觉三个内容维度实现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然而,当下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存在教育目标“碎片化”、教育内容“散点化”、教育方式“无序化”等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中,民族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循序进阶的目标体系、多元统整的课程体系、一点多维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价值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政课堂,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有助于落实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观山湖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全过程,2021年4月观山湖区教育局开展了思政课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笔者提交的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荣获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下面是笔者提交的教学设计,期冀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忽视的问题。思政课是维护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巩固民族团结思想基础、培育具有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接班人的主渠道。Q省H县中小学思政课通过双思政课的互动、法治教育的加强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具有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丰厚价值。针对当前困境,要精准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地区文化特色、优化思政教师专业结构和培训内容、完善各层级全覆盖的中小学思政课监管制度、实行多主体全方位的思政课程教育评价制度,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足新时代,文章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