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以及相关期刊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1种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2006年至2015年期间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的164篇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 我国新闻传播学刊物整体而言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学者还为数不多。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在国际上的“能见度”变化不大。 【结论】 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不高,国际影响力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作物类期刊146篇入选F5000论文,以明确其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 收集入选论文的相关信息及在万方和WoS中被引频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篇入选F5000论文在万方数据库中篇均被引41.3次;以栽培技术类论文数最多,占43.2%,且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仅次于综述类论文。61篇论文(41.8%)在WoS中被引用,篇均被引3.4次;以综述和生物技术类论文为主。入选论文主要来自大学;最多一位作者有13篇论文,存在核心作者;89.0%的论文由国家项目资助。【结论】 入选F5000论文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但在WoS中影响力较小;作物类期刊应重视向大学组约稿,特别是高质量的方法类和研究热点论文及知名专家的综述,将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现状,并探讨期刊类型与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相关性,为学者选择期刊宣传科研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2016年SCI收录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论文的引用频次、发表国别、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类型等信息。【结果】 目前我国发表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数量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篇均被引频次最低。2011—2016年,开放性meta分析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期刊类型具有低相关性。肿瘤学meta分析的非开放性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开放获取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比低被引论文高。【结论】 肿瘤学meta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不存在引用优势,论文质量仍然是meta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媒体报道是否影响以论文被引频次为标志的科技期刊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科技期刊更有效地与媒体合作、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建议。【方法】分析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面对面”项目的相关数据,运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是否向媒体推荐、是否获得媒体报道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被期刊推荐给大众媒体的论文的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未被推荐论文,但被推荐且被媒体报道的论文的被引频次并没有显著高于被推荐但未被报道的论文。【结论】在我国,媒体报道本身没有增加被报道论文的被引频次,期刊仍需采取更加综合的手段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地学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地学核心期刊应用新媒体现状,为推动地学核心期刊新媒体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统计对比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2013年度地学核心期刊核心影响因子及核心被引频次及相关地学核心期刊网站新媒体应用数据。【结果】应用新媒体的地学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核心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子)总体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结论】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地学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地学期刊新媒体化将成为今后地学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高影响力期刊载文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区分引用来源的期刊评价的新途径。【方法】 选择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载文数据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以Nature和Science的引用为依据,根据聚类节点期刊的学科类别和被引频次判定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以某一学科内一组高影响力综合期刊的引用为依据,根据期刊的被引频次判定该学科的重要期刊。【结果】 基于高影响力综合期刊载文的引用评价期刊,在原理上有较强的说服力。【结论】 基于高影响力综合期刊载文引用的期刊评价,可以作为科研机构自主评价期刊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 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 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 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学者研究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分析ESCI数据库收录19种我国期刊的一般情况,模拟计算各刊影响因子(IF)和即年指标,分析各刊论文在WoS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研究各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偏向。【结果】 19种期刊语种主要为英语,出版地为北京的期刊15种,季刊15种。论文、综述和述评为主要文献类型。17种期刊2016年IF比2015年高。即年指标上升的期刊共12种。13种期刊2015年IF排名超过该学科领域最后一名,已经超过该学科领域部分期刊。2015年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0~100的期刊共6种,人文社科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均低于10。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偏向比较均衡的期刊共10种,国际偏向较强的期刊共4种。【结论】 初步揭示了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提升趋势,部分期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ESCI期刊的支持力度,而已被ESCI收录的期刊应制定适合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措施,争取早日进入WoS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和《中国编辑》等7种CSSCI来源期刊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7种期刊被WoS数据库引用论文共162篇,主要分布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05篇)和《编辑学报》(45篇),其他期刊被引论文极少。对162篇论文的时间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及论文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专刊主题的选取对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为推动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2012年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专刊为例,对比纪念活动选题专刊和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零引用率。【结果】 纪念活动选题专刊的被引频次普遍高于常规投稿文章,零引用率低于常规投稿文章,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则相反。【结论】充分利用期刊或学科相关的各类重大纪念活动的机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学术专刊,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比较并分析SCI收录的综合性化学通讯类期刊,为不断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做积极探索。【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查询5种化学综合性通讯类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2009-2013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文献类型和稿源分布以及中国作者的论文对这5种科技期刊的贡献。【结果】 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载文量最高的是Chem Commun,其次是Org Lett, Chin Chem Lett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提升最大。Chem Commun和Org Lett稿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而Chem Lett和Chin Chem Lett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引用角度看,中国作者的论文质量普遍高于期刊的平均质量。【结论】要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除发表研究论文外,还可以发表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和述评;不仅要追求稿源国际化,还要发表国内高质量的文章,建设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出版集团,建立集群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开放获取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OA模式是否能给文献带来更高的学术影响力。【方法】 本文引入双胞胎采样法,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较高OA论文占比的14种复合OA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指标和不同的时间窗口,对OA论文和非OA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论文提前出版或者出版当年,OA论文获得比非OA论文更多的被引频次,但在出版后第二年及之后,OA论文在平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占比等方面的表现与非OA论文的差值渐渐缩小。【结论】 研究表明:(1)OA模式能够给论文带来的学术影响力上的提升在论文出版后的早期确实存在。(2)随着出版后时间的增加,OA论文在学术影响力上的优异表现逐渐弱化,OA论文和非OA论文学术影响力慢慢趋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参考文献各指标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为撰写高被引论文、科学评价计量学指标等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3年Web of Science中凝聚态物理学科下的12种期刊共计8847篇论文为样本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测度了参考文献的4类指标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期刊影响因子的前提下,12种期刊的代表时间维度的普赖斯指数都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大多数期刊中,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表征跨学科性的香农指数也对论文的被引频次有显著正影响;而表征论文质量的篇均参考文献被引频次中值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确。【结论】 参考文献的一些指标可能影响论文的被引频次,结合实证结果,对科研工作者合理利用参考文献产出高质量论文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专题/专刊出版成为期刊主要策略的背景下,专题/专刊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方法】以《热带地理》为例,采用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对比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分析2014—2019年专题/专刊的实际效果。【结果】(1)专题/专刊出版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有助于期刊获得国内评价体系的认可和国外数据库的收录。(2)总体而言,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略高于自由来稿,但两者差异并不明显。(3)专题/专刊文章下载量占期刊文章总下载量的63.6%,远高于自由来稿,可见专题/专刊能够引起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可显著地扩大学术传播范围。(4)专题/专刊的时效性、发表相似主题内容的间隔时间、命名的特色化、作者群体的覆盖面、文章数量、文章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宣传力度等是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策划出版专题/专刊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但并非所有专题/专刊都能取得显著效果。除了做好内容之外,期刊应高度重视专题/专刊的宣传推广和知识服务。同时,必须强化期刊品牌建设,为期刊赢得优质人才,从而助力专题/专刊策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论文视角对我国期刊出版研究基金项目的成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网络分析等方法,以2012—2021年期刊编辑人员发表在11种出版类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及其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评价各类期刊出版研究国家级项目及我国各行政区地区项目的成效,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推动我国期刊出版研究的“核心基金项目”,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非基金论文;从论文数量看,江苏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项目的论文产出量较多;从篇均被引频次看,河南省项目、辽宁省项目等地区项目支持的论文被引频次较高;国家级项目的中介中心度显著高于地方项目。【结论】基金项目在促进我国期刊出版高质量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项目在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方面差异很大,国家级项目对地区项目的带动作用较强,而地区项目容易产出高被引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 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