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是温州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调查,从《南游大传》演出的自然环境、信仰传统、演出习俗、祭祀与互动仪式等方面解读其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神圣性和宗教性,可充分揭示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黄冈师范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同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引发对黄梅戏传播诸问题的反思。了解到黄梅戏的复兴发展之路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黄梅戏是人民的戏曲应当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同时黄梅戏也应该要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学生们的课堂。只有充分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让本地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走进大学校园,更好地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国家与城市的竞争中,城市形象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武汉这座城市为例,分析其视觉传播的元素、路径,提出新媒体时代城市视觉传播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崇左市是个新兴的边贸城,如何塑造和推广好边贸城市这个品牌,对桂西南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崇左市政府作为城市品牌的传播营销的主体,应立足中国—东盟大背景,综合分析崇左市的人文、历史、地理及资源优势、特色,准确城市定位,建立城市品牌,并通过多种路径进行城市品牌的传播,以提高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机制中,仍有许多深刻的民歌时调记忆。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要帮助公众形成对城市的良好印象,不仅需要主动积极的塑造行为,还要借助有效的传播。目前福州城市形象定位还比较模糊,传播还缺乏力度,公众对其认知度还相对较低。随着网络媒体在媒介场域中的话语地位不断提升,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人们认知感受城市的重要窗口。本文将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下,综合审视目前福州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现状,探寻有效的网络传播路径,为塑造和传播独具特色的福州城市形象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光绪年间,广西龙胜壮族村民潘日昌因平昔作恶多端被地方头人控告于官府。此后一个月内,壮民通过周知当事人亲族,集合群众进行公审,编撰歌谣等手段使得该事件广为人知。上述传播路径能保证裁断结果深入人心、执行顺畅,能促进违法当事人悔悟,督促其进行改造,也能对参与审判的群众以及歌谣传播的受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从而为和谐秩序的恢复、巩固与再生产提供了保障。另外,该案件体现出来的地方民间智慧亦是值得我们今天法治建设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9.
壮锦及其图案是广西的一大财富,把壮锦及其图案的艺术价值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为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多元渠道。地方政府利用壮锦文化资源,针对性地设计旅游项目,积极合理开发壮族壮锦文化的旅游开发,对壮锦的文化延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琴戏是我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独特的艺术特质,本文对苏北柳琴戏的唱腔、节奏、板式、配器、剧目等进行浅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苏北柳琴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姊妹艺术特色,并与苏北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受到苏北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2.
黄梅戏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舞台演出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传播活动都传播一定的艺术信息,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活动传递的是以黄梅戏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系统信息.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方面的内容,其借助的符号也相应地包括唱念、形体与舞蹈、器乐、造型、脸谱、剧本、剧目等.  相似文献   

13.
关公戏在关羽形象神化与偶像化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作为舞台形象的关公与作为信仰偶像的关公二者交叉重叠,互为因果,成为三国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杂剧中的关公戏,具有艺术性与仪式性的双重性质,关公勇猛威武的形象在元代已被定型,并且成为后世小说、戏曲、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中关公形象的标准外形。明清两代关公戏主要以折子戏的形式传播,其题材更加集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娱乐性成分亦有所加强。“关公戏”的广为流传,与戏曲的传播特点及力与德完美结合的英雄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关公戏在三国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人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了欧·亨利在《提线木偶》中所展现的关于人性的观点和态度及其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亳州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缺乏多元性,未形成合力和着力点,不利于地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分析亳州中医药养生文化传播路径的现状,探讨新媒体时代拓宽中医药养生文化传播路径的对策,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以期进一步促进对地方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稀有戏种产生于民间,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为例,对稀有戏种抢救进行研究,提出要注重民本性、重视文本研究和与民俗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在抢救中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数据库,三要抢救珍贵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四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保护名录体系,五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益广告在城市形象树立、市民文明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近年来,尤其是蚌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公益广告的发布从数量到质量均有了较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传播媒介选择单一、创意设计水平不高、公益广告商业性比重较大、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等问题,整体传播效果尚不尽人意。基于此,从媒介组合、受众参与,创新创意、提高水平,投入市场、合作共赢,注重反馈、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有关提升蚌埠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驿路堤、东港是黄梅县东南交通动脉,严家闸(今龙感湖管理区)是连接驿路堤、东港和龙感湖的交通枢纽。发源于黄梅北部山区的采茶歌通过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流传至黄梅中南部以严家闸为中心的平原湖区,与渔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经过道情和独角戏、两小和三小戏、三打七唱等阶段的发展,形成黄梅戏雏形和主要艺术风格,其表演要素有明显的黄梅湖区特征。黄梅采茶戏通过灾民逃水荒,传唱至相邻的安徽、江西,在安徽以黄梅戏之名唱响全国。  相似文献   

19.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社区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推动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整体思考。本文在对北京市社区教育信息化案例分析基础上,结合对社区教育相关负责人的访谈,总结北京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社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