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考察湘江战役的背景特点并梳理已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湘江战役百姓见证者的口述史料共102篇,并与党史、传记、文献资料等相互对比印证,对收集到的百姓口述资料进行考证,以丰富湘江战役史料库,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湘江战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湘江战役与红军长征精神形成及当代教育意义、红军思想政治工作、兵力损失、国共双方检讨战役得失等成为关注的焦点。湘江战役研究仍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加强薄弱环节探索,有利于深化党史、军史及红军长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关键的一场战役,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蒋介石要消灭红军在湘江以东地区的阴谋,这与红军成功的宣传工作分不开。探索红军在湘江战役的宣传工作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能给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历经湘江战役后,在桂北山区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阶级革命,开创性推行民族工作,改善了党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也改变了桂北山区的乡土意识形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党的群众路线在桂北山区的践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建设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下简称“长征公园”),是保护和传承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创造的、烙有贵州印记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的创新之举,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思政元素,对于新时代青年培育社会主义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艰苦奋斗精神、赓续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用好用足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必须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地位的认知解释、长征精神的实践养成以及长征文化的价值弘扬四个层面切入,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根铸魂。  相似文献   

6.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桂北地区,在此发生了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之战——湘江战役。此战红三军团五师承担阻击国民党桂军的作战任务,五师在灌阳下立湾村祠堂设立临时战地救护所,承担了艰巨的医疗救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战时医疗作用。“下立湾祠堂成为红军战地救护所”这一史实,根植于桂北地区的自然社会基础和红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受到乡村祠堂民间公共活动空间属性以及红军群众工作的影响,有其存在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到“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的高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我县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这一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通过听报告、参观等活动,让学生知晓湘江战役的重要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是在中国革命处在危难关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一次最为壮烈的战役,也是关系到我党我军生…  相似文献   

8.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文化工程,“文化”的主体是人民,“公园”的主人是人民。目前公布的五个国家文化公园中,长城是唯一不可沿其行进的线性文化遗产,现有保护和展示方式有限。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法规条例和现状、问题,以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意见,建议在修建复合廊道体系的总体思路下,优先进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步道系统建设,打造连接人民与文物和文化遗产本体的通道,让游客“走近”长城,增强实地感知和历史体味,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战斗最艰苦、最激烈的战役在十分被动不利的形势下,红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作用,鼓舞士气,激发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最后突破敌人重兵封锁包围,胜利渡过湘江红军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与时俱进精神、务实精神和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成为夺取战斗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光辉日子,报刊发表了不少涉及“湘江战役”的文章.《长征精神耀潇湘》就是其中一篇.该文对“湘江战役”的介绍存在一些失误,有必要进行澄清.本着对历史负责、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1.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最惨重失败,是‘左'倾错误路线领导下的错误实践,对红军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作为萌芽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导火索,湘江战役以残酷事实和血的教训,教育唤醒了红军广大指战员,使人们不仅在革命胜利时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而且在革命失败中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的正确,从而为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和毛泽东的复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肯定其胜利的历史定位,对其当下的研究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湘江战役成败的评价要与对“左”倾错误的批判区别开来,立于中央红军的整体视角,从完成战略目标、前线作战指挥、理想信念建设的精神层面以及酝酿伟大历史转折和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面来看,湘江战役并没有失败,它是一次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胜利之战。  相似文献   

13.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对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于在“左”倾机会主义战略方针指导下的、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的湘江战役,几乎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以致于对这一红军长征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基本上停留在概括性结论上:即李德等人的错误指导方针所致。为此,本文准备先就中央红军为什么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为什么中央红军能够突破湘江封锁线这两个问题,做些具体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初,其总的战略目标是进入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后在外线求得打破敌五次“围剿”战争。但是,随着湘江战役失利及受敌重点堵截,原定出桂北转趋湘西之目地已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暑假,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晋元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来到广西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期间,我们追寻红军战士走过的足迹,翻越老山界,凭吊湘江渡口,祭扫湘江战役烈士陵园,整个旅程我感触满怀,于是写了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是一部雄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将为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为培养公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尤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尊重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深入发掘红军长征的历史内涵,尤其红军血战突破湘江,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促成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的开端。因此,客观评价红军突破湘江的历史作用,给予红军血战湘江应有的历史评判高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并以此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广大红军将士,慰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灵。这是我们研究与宣传红军长征伟大历史意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研究资料。在长征的原因、准备及落脚点的选择、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红军主要人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拓展红军长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第一篇:回顾长征历史 重温重大战役 牢记历史时段: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从湘江之滨的鏖战到赤水河畔的奇兵,从嘉陵江上的搏击到泸定桥边的呐喊,从乌蒙山中的回旋到陕北“直罗镇大捷”,红军长征中一个个战役、战斗谱写的凯歌,是不朽的长征诗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最为光彩夺目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