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是将原语和原语文化在异域语言和文化中再现的一个过程,也是涉及到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一种活动。但近年来译界对谁是翻译的主体这一热点论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起决定作用的译者,随着译者主体地位的提高,对于译者主体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从心理学角度考虑,翻译是译者的一种心智活动,是诸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译者主体因素的研究,本文试图结合心理学原理来探讨译者进行翻译创作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问题,并从翻译过程中作探析,以期待拓展和深入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探讨英汉互译中进行语言对比的可能性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强调翻译是对语言的再创作,实现这种创作可以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园园 《考试周刊》2011,(49):26-27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边缘状态。但译者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所译文本有策略地进行再创作。本文通过美国诗人艾米.洛威尔英译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为例,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原诗精髓,又是如何在原文作者、译文读者及自身文化间作出自主选择,进而引发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同一篇原作会有风格各异的译文,本文以拜伦的名诗《哀希腊》在不同时期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以及查良铮四种迥异的译本为例,对译者及其译文进行分析,说明在目的驱策下,翻译者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已形成一定的审美修养和价值观念,因此在其目的驱策下翻译作品时有必要对译文进行再创作,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译者主体性之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它是”(作、原)到“我是”(译、读)的转换,译主体性不再是依附性的,而是以“我是”为缘起之主体构成,是多元合一的互动与被动的统一。本拟在主体间性与本间性的相关话语下指出:译之主体性只能是构成性的,是不断生成与“延异”着的。  相似文献   

8.
When You Are Old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创作的经典爱情诗。叶芝在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而When You Are Old又是其作品中广为传颂的一篇,在世界受到颇多关注,目前仅中文译本就达十余种。本文选取仿古诗译本进行分析,透视诗歌翻译的"再创作性"。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34):18-19
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形式及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译文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10.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译者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也是翻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培养译者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译者自身的兴趣和发展取向这两个方面对翻译教学中的主体性意识培养进行论述,以期拓宽翻译教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过程是编辑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按照作的思维脉络和风格特点对作品进行深加工的创作过程。其创作思想具有一定的理性成分和客观性特征。忠实原作、保持理性、简明通俗以及注重提高审美品位,是编辑“再创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武绒 《考试周刊》2009,(37):33-34
翻译不是语言间的机械转换,而是一种再创造活动。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再创造是有限度、有条件的.作为实施翻译行为的个体——译者,应具备必要的素质,如此才能在翻译中进行成功的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作为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散文中的一本名著,被视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指南与向导。该书因中国杰出翻译家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而大放异彩。本文选择The Conquest of Happines的傅雷译本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析,认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源文本的选择和译文的再创造方面,包括译者弁言、译文中的注释和译文语体等。  相似文献   

14.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作为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散文中的一本名著,被视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指南与向导。该书因中国杰出翻译家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而大放异彩。本文选择The Conquest of Happines的傅雷译本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析,认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源文本的选择和译文的再创造方面,包括译者弁言、译文中的注释和译文语体等。  相似文献   

15.
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长期遭到了遮蔽,从而出现了译者地位边缘化的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以期揭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首先回顾了有关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确认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然后介绍了文学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分析造成译者地位边缘化的原因。最后集中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及其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艺术再创作的完成有赖于作品的在先存在,但它是独立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作品,更类似于演绎作品。再创作者对再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但是由于再创作作品是以民间文学艺术为题材进行创作,因此其著作权的享有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创作者借鉴其他再创作者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借鉴与间接借鉴。在认定不同的再创作者之间的借鉴关系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翻译批评中译者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不同角度参与了对此问题的讨论,并且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然而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缺乏系统有效研究方法等不足。及时地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有利于我们对此问题更加深入和系统地探讨。我们必须重视译者主体性研究对翻译批评所起的重要作用,确立正确合理的翻译批评原则,从而提高译者的积极性,促进翻译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民族文化构建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其身份非但未得到肯定,而且还被边缘化.译者被定位为"仆人",甚至有人认为译者"死"了.文章拟从英汉语互译的实践出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两大领域的诸多方面,如,英汉句法差异、行文习惯差异、形式逻辑思维差异等方面的体现,从而肯定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活动,译者也不只是将原文本"易"为目标文本。生活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译者,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化渊源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对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而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既有受操控约束的一面,又有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主体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诗歌在翻译中,的确存在着某种似乎能够感受到,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障碍。这同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不可翻译性的美学要素的性质有关,因此,高质量的诗歌翻译必然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