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旅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实践平台,可以作为协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具有根本一致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的逻辑理路和广泛相交的实践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文旅融合模式,要求以民族历史文化为基底、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文旅经济发展为途径,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全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我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纲”。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背景、含义、意义、价值旨归与实施路径等问题的研究,以此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根本遵循、认识基础和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帮助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价值观、培养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建设者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与成就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和榜样等教学方式,使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优先发展民主教育,提高民族群众文化素质。做好此项工作,重点从"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坚定一个民族教育目标,坚持做好三个优先,加强四个抓实,贯彻五项工作"等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才能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真、做实、做到位。一、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任何工作的开展,均必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实际,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8.
面向大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往常规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实效性相对缺乏。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导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育模式,既可使教育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又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1.
南洋理工大学通过鼓励师生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团队意识等核心素养。此做法对我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启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促进民族团结,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西藏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办在祖国内地的民族高校,通过参与驻地社会服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特殊意义。西藏民族大学参与驻地社会服务,要解决好顶层设计、力量整合等问题,以实现双向输入,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2.
汤莹丽 《宁夏教育》2012,(11):16-17
中小学生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从小受到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政策体系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并在其中发挥规制性的保障作用。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与国家民族政策的关系以及其呈现形式、发展演变、创新转化与时代性特征等方面开展有关政策的研究,旨在厘清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的理论认识,并充分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当前,需要从推动西藏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基层民族工作等方面多措并举,为促进西藏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评价体系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挥棒,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克服评价体系价值指向模糊、评价指标虚化、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在价值层面上,牢固树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指引的评价理念,赋予所有育人行为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性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科学化的评价办法,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学校更是此项工作的一个主要阵地。在当下脱贫攻坚时代旗帜引领下,将"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结合进行德育工作实践探索,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致力于增强学校行动者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常被视作一个扁平化、统合性的概念,导致其难以取得应有的实践效果。借助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包括构成性要素、象征性因素和生成性因素三层相互依存又相互演进的层次空间。基于这种逻辑结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结合具体的层次空间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特征,分三个基本阶段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在初级阶段应侧重建设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体验空间,中级阶段应侧重强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认知空间,高级阶段应侧重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人际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孩子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08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一二三四五"工程,扎实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