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起伏变化,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的基因和智慧的结晶,也蕴涵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的,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反映工匠职业态度和操守的工匠精神,它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世代传承的关键所在。在如今大规模的机器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缺乏创新的时代,更需要弘扬传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锦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对云锦非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课程建设、云锦工作坊的人才培养、云锦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锦技艺的活态传承理念,旨在有效利用"互联网+"、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和教育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云锦文化传播平台,开辟云锦技艺传承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传统技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探讨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传统技艺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以期能够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传统技艺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艺蕴涵知识属性和思想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传承只有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层面去体现,才能使传统技艺更好地被认识、理解和传承下去,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交互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远改变,传承人高龄化严重、传承观念因循守旧、传承队伍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因而,基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历史契机和关系思考的分析,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活力的焕发仍需政策、教育、社会等多维系统的支撑。一是扭转观念,提高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社会认可度;二是拓展路径,推进学校教育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融合度;三是多措并举,加大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山江苗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传承方式由传统的母女相传、姊妹相教逐渐向以通过营利为目的的家庭作坊和工厂手工作坊传承的现代传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家传世学、作坊式学徒制的历史形态中保持渐进的、相对独立的传承和发展。但与现代科技相遇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遭遇传承的危机。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一般手工技艺、现代职业技能都存在区别,在培养目标、技能类型、培养形式等方面明确特殊指向的"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模式。民族职教的"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稻香村”、“王致和”、“内联升”……一家家老字号摊位顺序排开,摊位前人头攒动、熙来攘往。这是记者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主办的“京商论坛”上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手工技艺并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规律,甚至逐渐走向灭亡。传统手工技艺能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承、发展和存续方式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沈阳锔瓷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存续方式上适应社会经济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杨东 《宁夏教育》2014,(11):77-79
以民间技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不少技艺面临传承的困境。职业院校亟需转变办学观念,意识到要立足于从本地文化寻找和发掘新的专业增长点,比如参与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办学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形成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在更好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自身内涵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技艺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工业化和商品化大潮的冲击下,民族技艺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挤压和失传的风险。如何促进民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寻找一条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模式是一个问题。本文在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新华村白族银器技艺在旅游大潮中的发展轨迹和资本化运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为当下民族技艺传承与发展探索模式与出路。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类似于生物学的"基因",从而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气质。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角色、社会变迁、社会功能及社会交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途径,认为要引导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重视并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而在文化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现状为基础,从语言、饮食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和理念等方面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内涵,提出既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又要兼顾多元文化的共存和融合,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建立一个丰富、多元、共同的文化认同内涵。同时,从手工技艺、美食技艺、文化艺术技艺、民俗技艺等四类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技艺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所面临的历史文化断层、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权威性和认可度,国际认同问题等方面的困境与挑战。传统技艺传承内在认同体系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承诺,也是对技艺创新和发展的信仰和追求。内在认同体系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强化阶段、融合阶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递进关系是渐进的,都会对内在认同体系产生影响和塑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从政策制定和落实、市场机制、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着手,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以促进大湾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热潮的涌起,关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自然也提上了日程。本文从内蕴于语文教育中的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载体和受体三维度,依据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信息素养、古典文本的解读与教学、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三个方面对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大语文教育,促进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着时代特征不突出、传承人才缺乏、体验层级低、保护力度小、宣传渠道窄等问题,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汨罗香囊制作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从产品化、品牌化、数字化、圈层化、故事化、产业化等多重角度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拓展“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业态。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开发地区传统技艺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普遍性战略任务。安徽皖南地区传统技艺蕴藏丰富,其开发具有置换实用功能的直接开发模式和潜在经济价值的间接开发模式,存在缺乏全面系统研究、部分传统技艺被过度开发问题。传统技艺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生产性方式开发为主,以法律建设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适合地区特色与市场需求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造就了传统学徒制、学校教育和现代学徒制三种不同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基于教育要素、制度要素和功能要素的分析框架,纵向分析可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的历史变迁既是传承路径不断丰富拓宽的过程,也是由非正规培训制度向正规教育制度的转换过程。横向比较则可获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的演化趋向,即教育要素趋向融合、制度要素日益规范和功能要素侧重点不断转换,这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的构建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