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赞比亚的中文教育在非洲具有典型性,内部拉力和外部推力共同促进赞比亚中文教育的平稳发展。内部拉力包括中赞两国的深厚友谊、赞比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文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外部推力包括日益增长的华人群体和中文教育机构。赞比亚中文教育形成了孔子学院“一院多点”的伞状辐射教学模式,由中国企业和多所职业院校合作成立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以一拖四”的树状运行模式。结合非洲中文教育在需求、规范、本土资源和师资、华人群体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借鉴赞比亚的实践,未来非洲中文教育当以“五元融合”作为发展路径开展创新突破,即国内与国外相融合、学科与事业相融合、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传统教学与新型理念相融合、普遍规律与典型案例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土化、多元化、均衡化(“三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基于SAMR模型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应用人工智能化解“三化”难题的实施路径。本土化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加强师资培训和提升教育体验,从而促进中文教学的本土融入、扩大本土师资力量、提升学习主动性;多元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育方式改革、拓宽学习方式、增强教育服务,从而支持多元化学习,满足多元人才培养需求;均衡化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筑共享平台、开展双师教学和线上教育,化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研究还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所面临的技术发展水平国别差异、参与者技术素养不足以及配套资源缺乏三个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中文教育发展初见成效,当地中文需求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且对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全面梳理了西班牙现行纸质和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详细考察了各教育阶段、官方语言学校和孔子学院的各类中文教学资源使用现状,总结其发展特征,并对当前形势下西班牙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应对目前西班牙国家层面的中文大纲缺位、高校人才培养未有效对接市场需求以及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市场供需失衡等现实挑战,进一步推动中文教学资源在当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提升策略:制定国家层面的中文教育大纲,建立本土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中西合力,推动高校中文专业建设、激活本土教学资源建设原动力;多方联动,打造本土中文教育资源建设良性市场生态。  相似文献   

4.
国际中文教材语法本土化注释方式对学习者语法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其在学习者理解和产出方面的促学效果不同。理解性题型测试中,使用本土化注释方式的实验组,即时测和延时测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产出性题型测试中,实验组即时测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学习效果未能保持至延时测。而本土化注释方式中,“对比”与“对比+偏误”方式的延时测成绩略优于仅采用“偏误”的方式。调查也发现,学习者对本土化注释方式的接受度显著高于非本土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维护经济利益以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法国对外提供职业教育援助,在政府、院校与社会层面开展了援助实践。在政府层面,法国开展官方发展援助,由法国开发署提供一体化职业教育援助项目;在院校层面,法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招收留学生,建设跨国职业教育项目,促进与受援国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社会层面,法国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对外职业教育援助。法国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呈现出援助区域广泛但重点突出、援助主体多元、援助策略因地制宜、援助管理过程注重质量保障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我国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日臻成熟。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为参照,梳理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滥觞和发展历史,探讨了学科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学科发展挑战应该着重采取的策略,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和中文国际传播事业的开拓创新提供参考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施学历教育、短期课程、师资培训及建设推广平台、开发教学资源等举措,“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储备、特色教学资源的国别适应性、融合发展机制的理论研究等仍旧不足。高职院校应该立足生源及国别现状,改革“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培训项目为载体开发具有国际适应性的教学资源,以“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等资格考试为抓手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倒逼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海外华商会及华侨华人社团作用拓展项目覆盖面,发挥各级各类智库及平台作用引导推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跨国合作在不断延展,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共同体的瑰宝文化遗产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接受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发展别具特色。从19世纪中期至今,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迁。加拿大中文教育的现状从社会、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的维度鼓舞了华人移民的文化传承,滋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疫情期间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困境与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策略为中文教育者与学习者提供了有利空间。因此,应对当前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建立加拿大中文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探索与实践,方可迎来加拿大中文教育的新机遇。加拿大不断推进的中文教育模式将促进汉语言在海外更深远的传播,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传承,为推动中文教育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遭遇挑战,需要国际中文教师具备全球素养。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素养框架,构建了四个维度七个能力素养的国际中文教师全球素养框架。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发现职前国际中文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个体差异大、各能力素养发展不均衡,跨文化交际能力最佳但理解全球问题能力和国际问题意识最弱;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课程学习方式、境外实习实践、掌握的外语数量对全球素养有显著的影响。为培养具备中国特色、具备全球素养的国际中文教师,应从人格、认知和能力层面系统化培养职前国际中文教师,基于交叉融合理念设置模块化课程,拓展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国际视野并加强多元文化教学实践;增强第二外语教学,鼓励和支持职前国际中文教师到境外实习。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亟需进一步明确推广国际中文教育在巩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辅助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交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对“请进来”“走出去”两类教育推广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学校个性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的国际化始于高等教育的国都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学术本质,决定了凡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都具有国际性的特征。教育的最初发展是为个人和本土(社区、地方和国家)的发展服务的,国际化是以本土化为基础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内在要求。由现代科学技术主导的知识经济的到来,既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又要求学校的个性化,即要求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我们要运用新思维,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向,进一步从提升网络课堂教学质量、扩大文化传播圈层、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施策、应对挑战,才能切实推动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使国内外汉语师资的培养和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已经成为中外专家们的共识。本文探讨了法国本土化汉语师资培训的两类4种模式:1.法国本土培训模式:集中速成培训模式和系统授课培训模式;2.中国奖学金培训模式: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培训模式和国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强调法国本土化汉语师资培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话语权与教育本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话语的交流过程。西方的教育话语存在明显的霸权现象,中国教育本土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打破西方教育话语霸权,使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得以觉醒与重构,使中国教育的真实需要得到符合传统与现实的正确表达。在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本土传统,与外来传统交流的目的不是成为外来传统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外来传统促成本土传统的发展。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价值才可能促进本土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是提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标准化理论、一般系统理论和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理论,阐释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内涵概念与外延,构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框架模型,并对该体系中的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同时,对未来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化建设在工作思维、标准化体系构建和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标准引领、认证通行,专业规范、政策关照,多边合作、广泛磋商,需求牵引、科研驱动,学术支持、工程应用的因应对策,为指导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学习、测试和评估提供抓手,同时也为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深化国际认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实现教育现代化要较多地考虑经济因素,考虑社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的要求。但是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它不能仅仅作为实现社会现代化和发展经济的工具,而应该考虑人的发展。一方面注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顾及人的素质的提高。随着经济差距的缩小,后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所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然要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同时也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也即面临民族化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在学习先进国家的基础上,而且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化,但是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国家的民族性和国情需要。总之,教育现代化就是古今中外融合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中文教育承担着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职责。当前德国中文教育的体系完整且覆盖面广泛,其结构具有多元交织叠加特征,在促进中德人文交流方面,具有推动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深化中德之间的商贸往来和经济合作、优化教育合作、师资培养与跨文化传播等功能。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也存在一定困境,包括在学人员基数和规模成为人文交流的发展桎梏、拓展空间和资源有限增加了人文交流推广难度、教师数量和师资水平限制了人文交流的功能发挥。其发展路径主要通过建设多元交织叠加体系推动各方对教学的支持、展示文化魅力的同时重视技术优化和学制规范、不断优化具体的教学过程性要素及人员配置等。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以母语教育的形式建构了包含“本-硕-博”全部学历层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同时作为二语教学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且分别发展出完整的师资和教材体系;私立高校中的中文教育学历层次完整,孔子学院逐渐开发出“中文+”的职业教育。中文教育在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内外呈现出国家政府和华人组织“董教总”对中文教育协同促进的发展特征。基于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完全可以建设成为东南亚中文教育的区域性中心,并着力进行硕博高层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然而,时至今日,涉及国家、学校、社会与家庭不同层面的、可以操作与运行的本土化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在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师资队伍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本土化研究,对构建真正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