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外社会发展理论逐步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民族职业教育应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民族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层面,同时应突出其“价值理性”层面,民族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双重使命,既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促进民族地区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人的可续性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李华玲 《职教通讯》2012,(31):46-49
正确理解与把握职业教育价值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形态的职业教育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积淀与现实抉择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依托西部民族地区特定的社会条件,坚持职业教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宏观价值,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观价值,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价值,从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公共课程是涵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进行增值评价内蕴转变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固化认知、培育多元开放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等多重价值理性。开展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对对接经济转型发展与“双循环”国家战略的现实诉求、回应职业教育类型化与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建构要求和满足职业教育个体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内生成长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正确认知、建构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标准、设置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规则、建构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支撑评价、培育多元参与的增值评价文化,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通过有效评价促进职业教育公共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邓珏 《职教通讯》2022,(4):18-23
新时代三个“新”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模式,技能型社会建设期待职业教育扩展服务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召唤职业教育走向素养本位,为此,职业教育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基于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概念本质的厘定,认为与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高适应性应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当前,需健全适应机制,增强适应社会与个体发展能力,以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蒋越 《教育与职业》2022,(22):60-67
零工经济迅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需要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来实现,跨界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高质量的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从边缘到中心、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其构建要以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中国特色;立足“四链”对接,支撑发展需求;依托“高地平台”,聚力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样板”,实现示范引领为关键点,通过实现团队技术技能积累、赋能团队跨界能力提升、激励团队服务能力提高、扶持团队辐射范围拓展、扩大团队整体价值增值来打造高质量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零工经济所需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双高计划”是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民族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为优化民族乡村地区“双高计划”建设,需要分析其工作运行的多重逻辑。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背后蕴藏的理论逻辑可划分出三个维度,分别是振兴乡村的经济逻辑、乡情召唤的文化逻辑及全面发展的教育逻辑。文章从实践逻辑出发探索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互联网+”“一带一路”“乡村振兴”“2035年远景目标”等国家重要发展规划的颁布,中国迈进新发展时期,因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升级,各行业急需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对本地职业院校而言,目前特别是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以适应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由于国内教育机制的健全与教育事业整改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职业教育教学方针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学生而言,既要求其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求其掌握专业技能,而地方职业教育不但涉及教学成果,而且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民族地区加快推动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正是对时代之需与发展之要的及时回应。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外源性与内源性相统一以及结果性与过程性相融合等三方面的内涵特征,需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个体的“标准化+特色化”融合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的优化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体系化发展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等4项基本任务。通过采用多点发力增强发展动能、多方联动共创发展路径和多措并举构建发展模式等行动方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民族地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其发展质效。  相似文献   

10.
在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向“发展”诉求转向新趋势下,探究其社会流动的助力因素之一——职业教育,具有很大价值,相应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需求,反思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支持体系;从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视角展开,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导向明确、多措并举,构筑实用驱动、能力本位、灵活多选、质量优良的职业教育支持系统,实现社会和谐、个人发展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同时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及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职业院校面对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重点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理念较为欠缺、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不足、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配套政策滞后、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亟待完善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发展理念,以服务产业链为导向推进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化建设,以完善教育链为导向制定权责清晰产教融合国际化政策,以完善标准链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等重点举措,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开展跨国产教融合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增值评价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技能、知识、社会、职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或转化程度的评价,并依此对教师和职业院校开展效能评价的价值判断模式。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从基础教育增值评价演变而来,并经历了基于职业成就的增值评价向基于多元化数据增值评价的发展转变。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与教育公平逻辑、教育心理动机逻辑和高质量发展逻辑紧密相关。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践、智慧化数据库建设等路径出发,实现增值评价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话题,在这一过程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标准,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的发展性理论,其价值目标在于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部署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本文在梳理《意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能从不同的角度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输送“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6.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类型化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构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的主流概念。然而,不同主体在解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思想理念的认识充满了歧义甚至误读。为此,亟须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的本真内涵进行诠释与重构。当前,“职业教育类型化”话语的“落地性”不足;“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的“反身性”匮乏;“职业教育信息化”话语的“原创性”薄弱。基于此,要澄清与揭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的内在共性与个性差异,并从本体、认知、价值和方法四个维度,丰富话语体系的理论内涵、突破话语体系的认知局限、满足话语体系的价值诉求、构建话语体系的框架范式,以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主体不清晰、体系不健全、标准不全面和工具不完善等困境。高质量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建,建立“去中心化”的结构以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时代,产业变革和学习革命将潜移默化地改变职业教育的教育空间、学习样态、技能体系。人工智能在赋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的同时,也赋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高质量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实践力量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价值与路径,在价值层面树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全方面关照多元主体的关系调整及价值共建;在实践层面重构评价主体共建职业教育和人的发展价值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多元视角下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文化传承、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伴随人力资源错位与浪费、功利主义、社会阶层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等发展误区。可持续发展导向丰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与教学体系、尊重差异完善评价体系,是重构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促进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目标统一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法,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现代化、优质化培养提供了发展契机。面对增值评价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及产业结构变革下人才结构的调整需求,将增值评价理念科学、合理、高效地融入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是职业院校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诉求,提升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职业院校要把明确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目的、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增值评价全程发展数据库等作为关键着眼点,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完善,切实为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