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伟 《科技与管理》2007,9(3):117-119
英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创新是一个包括许多部分的复杂的循环过程,在这个创新循环中只注重一个方面的政策必将失败。因此,英国政府力图从思想的产生与获得开始、经过知识转移和消化,到最后的公众对新技术的信心和消费者市场,构建一个立体型的创新网络。分析了英国政府的立体型创新网络,提出了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科技创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联邦政府出台科技发展战略计划  199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台了第一个联邦科技发展战略——“面向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它的出台结束了加拿大从未有统一科技发展战略的历史,为加拿大的科技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建立和完善加拿大的“创新体系”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最显著的特点,该发展战略还提出了指导科技工作的原则和思路;确定了联邦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计划;明确了联邦政府的科技职能;提出了改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面向新世纪的科学技术”提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技创新券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国内外目前实施科技创新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效果。对各地实施创新券的共同诉求、不同侧重进行研究,并结合广东科研管理的改革实践,对下一步如何设计和实施好科技创新券政策给出若干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梅  王双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63-67
在分析国外科技政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出台了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本区域科技合作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三角还缺乏协调一致的区域性科技创新政策,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本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总结欧盟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特点及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政策时可以借鉴欧盟科技创新政策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国外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及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科技创新政策的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越来越多样,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性框架为政策制定提供指引。现有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研究,难以应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复杂性和相互交织的特征。本文在回顾全球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出发,建立了包含要素、主体、关联、产业、区域、环境、开放和反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政策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许为民  李成刚 《科学学研究》2009,27(9):1439-1440
2009年5月16-1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和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办、宁波市科技局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承办的"科技政策与区域创新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创新建设应制定五项基本政策,强化建立四种科研管理体系和培育四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运行过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科技创新政策本身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政策过程不完善。在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科学性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各国政府当前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各国制定了促进创新的战略和计划,成立了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通过出台计划、减免税收等措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国际科技合作范围并重视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中国应通过创新管理机构专门化、企业创新政策系统化、国际科技合作全面化、科技人才政策网络化和创新文化建设制度化等措施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科技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的总体绩效,并与大陆、日本、韩国等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得到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相对较高的基本结论。通过梳理台湾科技政策演变,概括出台湾科技政策的基本特点。针对大陆科技政策发展实际,提出了大陆完善科技政策,提高科技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培育适宜的科技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创新活力主要因素,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制度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文化倾向十分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出现这些突出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制度设计上并没有落到实处,表现为制度设计不以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工作者)为中心,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文章建议从改变制度设计出发点入手,着力改变顶层制度设计,以此遏制已经出现的不良文化倾向,大力培养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2月,云南出台30项突破性政策支撑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被评为2013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正如颁奖辞所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政策是创新的油门。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强、操作性好、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在全省营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促进整个科技创新目标实现,本文收集了1978—2018年上海科技创新政策文本779份,从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政策工具和创新活动领域三个维度对上海科技创新政策演变与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创新主体维度,企业一直为政策重点支持对象,平台性和联合性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但科技中介扶持政策偏弱;在政策工具维度,以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为主,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偏向保守;在科技活动领域维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第三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增大,但政策实践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偏重于具体产业,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则较为笼统。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与量化研究结果,总结上海科技创新政策阶段性演变特征,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彭学兵 《科技与管理》2003,5(6):128-13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本国的产业政策,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日本国家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其科技补贴政策,对我国加入WTO后的产业政策的制订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研究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日本科技补贴政策与WTO规则的适应性与冲突性,提出了制定我国科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