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由于绿化斑块聚集,区域复杂,难以实现对遥感信息光谱特征的有效提取,制约城市景观设计科学规划。提出一种基于绿化斑块合并技术的景观格局光谱绿化廊道分区处理技术,首先进行城市绿化景观格局模型构建,分析城市绿化景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设计绿化斑块合并技术,提出绿色景观格局分析的绿化廊道光谱特征提取算法。实现对城市绿化景观格局的光谱绿化廊道的分区处理方法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城市景观中的绿化廊道进行特征提取和廊道分区,廊道分区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为城市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采用空间信息特征提取的城市绿化景观合并规划分析方法,优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案和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空间信息特征提取的城市绿化景观合并规划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的光谱空间信息特征提取模型,采用城市绿化景观合并规划分析的方法对城市景观的光谱特征进行重构分析。得到的特征提取优化方程,实现城市景观的合并规划。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示出城市绿化景观更细节的特征结果,实现对光谱空间信息特征的提取,准确度较高。以城市居住人口的平均容量为参考指标,得到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用户的城市绿化容积,展示其优越性能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景观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建立乡村景观模型来反映乡村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以林地、耕地、草地、湖泊水面、河流水面5类乡村用地为例,采用斑块类型、斑块密度等条件对其进行计算,计算得到林地的面积最大位居首位,成为乡村主要用地,采用遥感影像技术来进一步分析乡村面积扩展年速率的变化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对乡村发展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植物的多样性对景观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实验测试,实验说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好的优化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使乡村景观空间格局更合加理性,更好的实现了景观对空气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Erdas软件对获取的2005年和2012年西林县TM影像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并用ARCGIS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栅格格式转换处理,最终获取百色市西林县的耕地格局;选择相关景观指数使用fragstas3.4软件结合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对西林县的耕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西林县2012年的耕地景观比2005年更显离散化分布,耕地景观破碎度增加,耕地的数量有所下降,而耕地景观的整体形状显得更有规则化。  相似文献   

5.
对生物DNA图像中的破损图谱进行区域分割,为实现图谱的修复奠定基础,进而提高生物DNA图谱的分析和诊断能力。传统方法对生物DNA图像中的破损图谱采用小波尺度分解的分割方法,对统计特征丰富的生物DNA图像区域分割的特征表达和修复能力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子区域块匹配的生物DNA图像中的破损图谱区域分割算法。进行了生物DNA图像破损图谱区域特征和边缘轮廓特征提取,基于连续子空间降噪方法对DNA图像的破损图谱的进行降噪处理,采用子区域模板块匹配方法进行生物DNA图像破损图谱区域特征的变尺度多区域分割,实现分割算法的改进。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生物DNA图像破损图谱区域分割,对基因信息的特征提取和降噪性能较好,避免的过分割和欠分割,误分率较低,有效提高了生物基因图谱的特征表达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动作识别是实现机器人人机交互的关键,在进行人机交互过程中,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人体动作特征提取和感知,实现动作重构和识别,由于人体动作的随机性,导致大量的干扰动作,需要设计有效的干扰动作排除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嵌入人体动作重构的机器人人机交互中的干扰动作排除方法。建立特征空间背景全局性信息模型,对特征空间中的突变信息进行采集,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对人体动作的特征模型构建,筛选出干扰动作特征,预测人体的动作点,构建全局非显著性二维流形集合矩阵,实现对干扰动作的排除,利用颜色梯度变化对像素点进行局部修正处理,进行干扰动作排除,可以提高对人体动作识别的抗干扰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人机交互干扰动作排除和识别,能有效提高机器人人机交互的动作识别准确率,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唐玲  谭丽  何兴元  李小玉  陈玮  张国友 《资源科学》2008,30(9):1415-1420
基于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沈阳城市绿地分布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结合梯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了其幅度效应.结果表明:绿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采定量.不同的绿地类型沿景观格局梯度确实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的表现也有差异,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类型百分比,多样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则不明显.为了研究绿地景观的幅度效应,尝试了不同的窗口大小,5km的幅度是比较合理的尺度,能够通过景观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当可燃气体浓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爆炸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对可燃气体爆炸风险的特征变化能预测在浓度达到极值前,进行危险判断。提出基于对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变化图谱特征提取改进算法,对可燃气体浓度图谱特征进行处理,获得归一化后的图谱灰度图像信息;利用局部而知模式提取Gabor图谱纹理特征;最后通过迭代计算采集后的特征。利用卷积运算对不同气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利用分类后的结果实现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的图谱识别。实验证明运用气体图谱特征改进算法对可燃气体浓度特征提取后,通过卷积运算对痕量多组分气体浓度特征识别,能预测出可燃气爆炸的风险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
夏辉丽  高静 《科技通报》2015,(2):158-160
提出一种基于伪信息去除的多层曝光图像序列轮廓波域平滑算法,首先设计图像序列块曝光生成和轮廓边缘检测算法,基于非局部均值滤波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对图像进行连续性小波变换,得到图像的伪信息中心矩特征,求得多层曝光图像的最大后验估计算子,最终生成灰度直方图二进制均衡系数,进行特征匹配后得到了去除伪信息的输出图像,实现对轮廓波域平滑算法改进。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得到图像轮廓波域平滑处理后的PSNR最高,保留了图像大部分的细节信息,展示了较好的伪信息去除性能,图像纹理清晰可见,图像的视觉效果更好,实现准确的轮廓波域平滑处理。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子空间非纹理图像修复算法只考虑结构信息特征子空间,对小区域破损部分需要通过多维搜索,图像修复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子空间分流拟合的图像全息修复算法,采用阵列流型全息向量对两子空间进行相异性加权,同时考虑结构信息特征和纹理信息特征,并采用最大似然算法对图像区域像素元素实现分流拟合修复,拟合修复过程中避免了对小区域元素多维搜索,实现全息修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严重受损图像修复,修复效果较好,PSNR值和GPU加速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在处理处理破损图像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动态飞行摄像机对地面采集的场景图像具有较大的模糊性,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处理,提高对图像的辨识能力。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采用基准特征提取和小波轮廓掩膜处理方法,对图像的细节部分的增强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层净化的模糊图像细节增强算法。首先进行了图像的采集系统设计和干扰模型构建,对采集的数字图像进行小波包分层净化处理,把原始图像的细节特征作为母小波函数,计算母小波函数的时间尺度因子,以此作为数据输出,结合人工鱼群算法实现对净化处理后的图像的细节增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实现模糊图像的细节增强,改善图像成像质量,两组仿真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2.4%和15.3%。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城市森林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国强  赵清  朱鹏  史同广 《资源科学》2008,30(5):786-791
本文以济南市近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作为主要解译信息源,运用人工目视解译分类技术进行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信息的遥感调查。然后通过对城市森林蒂观类型与其空间形态特征和属性问关系的调查分析,建立了类型、属性和形态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了以几何信息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城市森林景观分类的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取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对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济南市斑块单元面积大于0.5hm^2的城市森林总体覆盖率较适中,但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特性区域差异极为明显,森林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最后,根据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对济南市景观格局优化和城市森林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洋 《科技风》2014,(21):1+3
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逆向工程在数字化图像识别、计算机图像处理、三维特征建模与造型设计等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对面向逆向工程的图像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介绍了基于点、线、面特征的传统提取方法和图像边缘测算及其衍生方法,追踪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并指出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空间最优格局及其相应的最优效益是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关键课题之一,多年来在其优化方法论上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尤其在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中系统地获取所有Pareto最优解及其解空间的分析方面。已有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先数量优化、后空间配置"的两步走模式,以及利用目标规划等数学方法将多个优化目标转化为单个目标的简化模式。本文通过优化一个农林牧交错地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方法论上对这一前沿课题作了探索性研究。研究通过林地、草地、耕地的空间调整,最大化平均土地生产潜力、土壤保持总量、小型林地鸟类可持续生境面积这3个相互冲突的效益目标函数。首先基于栅格数据,给出了土地利用斑块与格局、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简化的土地适宜性约束的严格的数学表述,以及多目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一般概念或定义,包括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最大连通性、土地适宜性函数、两个格局的优于关系、Pareto最优集及前端曲面、均衡最优解和均衡最优格局。栅格图上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被定义为以空间位置为自变量、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因变量的未知函数。相应地,待优化的效益子目标被定义为这个未知格局函数的函数,即效益泛函。然后,按照这种数学表述给出了土地利用效益的3个子目标的计算方法:基于AEZ方法(agro-ecological area method,农业生态区划法)的平均土地生产潜力总量、基于生境网络斑块和ESLI(Ecologically Scaled Landscape Indices,生态标度的景观指数)的小型鸟类的可持续生境面积、基于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通用土壤侵蚀方程)的土壤保持总量。选取中国泾河流域六盘山南麓一个300km2的土地利用格局作为研究区域,给出了在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格局之下这3个土地利用效益子目标函数的计算结果,包括基于ESLI的三类可持续生境网络斑块的分布与面积。最后,在三维空间中用透视图直观展现了研究区三目标优化问题的解空间——Pareto最优前端曲面,以及相应的Pareto最优土地利用格局。提出通用的"七区分析"模式,来分析这些优化结果(解空间),以获得解空间相对于现状格局目标函数值的分布情形,包括各个特定点、交线及边界线、各个分区所表现的空间结构、总体趋势、边界特征、均衡最优解及有关的均衡最优格局。其中均衡最优格局与根据现状格局图、土地适宜性图以及其他计算参数图所作的定性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表明此多目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模型与算法基本合理,即:能够充分利用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自然属性的空间变异性,在不显著改变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的情况下增进三类土地利用目标效益。本文的研究方法强调严格的数学表述、完备的解空间获取、信息丰富而直观的解空间的表达方式与分析模式,其研究结果虽然还难以直接应用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中,但是它有利于这样一种假设:多目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核心研究内容,不是为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限个方案,而是要探索、了解在自然状态下,多种土地利用效益的极大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5)
现阶段,遥感图像具有相对丰富的数据信息,纹理信息也不例外。遥感影像在纹理方面的分析研究已经逐渐发展为提高遥感影像具体分类精度的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提取相关的纹理特征,实现影像的成功分类。本文就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有效结合遥感影像实际纹理特点,利用专业化的灰度共生矩阵方法对其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另一方面,介绍了纹理特征在遥感图像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 ,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文中以宁津县数字农业系统为例论述了数字化系统对资源生态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①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②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③通过基于样本信息的空间插值实现资源生态信息的扩展。④资源生态特征的可视化。数字化资源生态系统的建立给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实现了对复杂的不同空间层面、不同特征类型生态资源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图像处理的目的就是对数字化后的信息进行某些运算和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或达到人们所要求的预期结果.小波被看做一种用于多层次分解函数的数学工具.图像信号经过小波变换后可以用小波系数来描述,小波系数体现了原图像信息的性质,图像信息的局部特征可以通过处理小波系数来改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Ada Boost人脸检测算法训练时间长对设备要求高,在复杂背景下存在漏检误检。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重构和特征提取的Ada Boost人脸检测算法,并应用到身份验证中。采用小波重构方法,实现对人脸信息有用特征的重构,进行去噪处理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采用人脸特征关联性方法将不同的人脸特征子集进行分类处理,采用特征提取算法实现对Ada Boost算法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人脸检测算法进行身份验证,能检测到一定范围内的非正脸图像特征,有效提取人脸的局部信息特征点,提高身份验证对象的检测精度和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