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比较注重知识、技术和艺术,但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从人文是什么、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三个主要方面来解读以人为本,以期在引起大家对人文素质重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就必须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民本主义、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深远的启迪,对我国的环境立法和司法实践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在价值观上以人民为本,在认识论上尊重人权,不同于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在环境法领域内贯彻和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保护弱势人群的环境利益,发动群众参与环保。  相似文献   

6.
7.
以人为本是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对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理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学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学说都把人的终极意义的发现,人性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看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首要关切和根本内容。如古代希腊的先哲们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历史主题,而以人性自身觉醒为宗旨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主义运动只不过是对“认识你自己”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与此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发展入,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服务理念,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努力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深入、细致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以实现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对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本文在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有关理论后,提出了高校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内容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体操学科的特点、体操的健身价值等方面入手,针对现行体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人文性”匮乏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访问法等,对学校体操教学过程改革中应贯彻“以人为本”,加强“人文性”思考的建议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文性”体操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及实现“人文性”体操教学过程的具体措施,从而充分体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蕴藏着的丰富人文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教育人为目的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人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必然.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本文就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等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性理论虽有所不同,但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性需要;要批判地吸收"人文主义"精神,在践行以人为本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把新的课题。新的矛盾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教育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关注教育的“以人为本”,使全体人民都能得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7.
尚志忠 《成才之路》2010,(25):I0010-I0010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普遍受到尊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通过古今教育管理的对比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当今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施及其对人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对今天的教育管理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井媛  王敏 《海外英语》2012,(14):176-177
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者所积极倡导的生态与人生智慧。小说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告诫人们只有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性关系,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在积极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现实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真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学思想的逻辑展开,有着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