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知识与其科学活动的新模式.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其关键问题是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对真理及其标准的分析。在这些争论的观点中,后现代科学哲学是违背认识的本性的,而建构主义却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的启示来建构一种辩证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是以把握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我们可以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来理解科学理论并检验科学理论,从而辩证地解决理论的本质、真理以及本体论的承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后现代科学哲学的背景,内容有:历史主义取代逻辑证实主义,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并阐述了科学哲学后现代转向,此后还介绍了科学哲学的后现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5.
面对西方传统和“另类的”科学哲学的双重困境,中国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又区别于“另类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建构科学文化哲学不仅将促使科学哲学中国化,而且将为科学哲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体系性和原创性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的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系统的基石。其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向。第一次是从完全理性的逻辑主义到不完全理性的历史主义的转向;第二次是从只关心理论假说解释、预测功能的工具主义向关心假说内容和指称的实在论的转向;第三是从只关心个体自利性和单独个体决策的主体性向关心交往理性、交互影响的主体中间性的转向。目前结合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的前沿进展和全球经济活动现实,对“经济人”假说进行调整、修改和丰富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囚徒困境说明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关系问题,反映了我们存在的二重性——现实性和可能性,追问了哲学在理性的范围内能否超越存在本身。传统哲学中的理性通常是无差别的,也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是合二为一的,这最终导致了传统哲学中的囚徒困境。后现代语境下的哲学转向,意在恢复个人理性的话语功能,重新挖掘个人理性的潜在能量,并为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对话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哲学的功能因此以理性的方式被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科学史为线索,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重温科学工作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渗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耿淑玲 《化学教学》2021,(2):3-6,25
20世纪后半叶起,由于科学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科学哲学出现了"文化转向"。转向后的科学哲学对化学教育有如下启示:在观念层面上,将化学(科学)看作一种文化过程,化学教育是传承化学科学文化的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文化素养,课程内容选择上开始重视化学科学的文化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展现变化之学的魅力,课程评价上着眼于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科学课程的发展分析三次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科学课程形态特点,在认识现代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武宏阳 《文教资料》2010,(25):113-115
启蒙运动在推进人类科技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反省和否定,但由于其解构和摧毁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人对后现代性的辩护。在后马克思主义领域,后现代性的民主思潮与现代性的民主思潮之间的辩论尤为引人注目。二者的对抗和辩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内,罗蒂哲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反思过程中,罗蒂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口号,极力主张反实在论,及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从而终结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在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方面,罗蒂的基本策略是以解释学替换认识论,以“弱理性”取代“强理性”,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在划界问题上,罗蒂批判了科学霸权主义,再次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  相似文献   

13.
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中 ,利奥塔通过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流变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知识合法化的危机 ,构建了后现代的实用知识观 ,从而展现了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困境和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哲学思潮发生的前夜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现象有诸多相似之处.探讨科学稽神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碰撞点.理解、看待、认识、评价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入地分析科学精神在后现代哲学思潮中的具体表现.论证科学精神在后现代哲学思潮中的特质,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皮尔士试图从科学分类法阐明逻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诸种关联,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既有所主张又有所保留、既充分包容又严格限定的逻辑科学:1.逻辑学作为实证科学,被归在哲学分部中,位居数学这一非实证科学之后;2.即便在哲学内部,逻辑学作为规范科学也不是处在第一位,形而上学倒是排在逻辑学之后,但在逻辑学之前存在着现象学这一哲学分支,而且在规范科学内部还有伦理学、美学位居逻辑学之前;3.逻辑学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的学科体系,其不仅关注论证有效性的批判论即今天通常意义上的逻辑,而且把理论意义上的语法和修辞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是国际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支撑性理论,对建构主义做深入分析,可以澄清中国教育改革中的混乱认识。反思中国教育中建构主义研究的现状,树立我国本土化的教育改革取向,全面地研究,小心地论证。本土化修缮,以及谨慎地应用,是教育研究者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7.
论“大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科学”的当代意蕴,认为当代“大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它以不断分化和高度综合为形成过程,以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多学科群为内生方式,以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大规模集体攻关为发展条件,以科学的整体参与协同解决全球问题为实现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在大科学整体中价值凸现。树立大科学观必须扬弃陈旧狭隘的科学观,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进。  相似文献   

18.
王乐 《天中学刊》2007,22(4):54-56
后现代科学哲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外部科技背景,也有其内部必然性。从其产生的科技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看,后现代科学哲学就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产生的一种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它不是后现代性的简单重复,而是后现代主义符合科学哲学自身发展要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主要是从迄今被广泛采用的凯德人夫设计的平面“科学三角形”模型及其所反映的科学体系有关内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论证,以更为完善的立锥“科学三棱形”模型取代之,并建立更为合理的科学和科学体系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