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后周太祖的外交方略,以往论者的普遍看法是“保境” “和边”政策。笔者认为,“保境”“和边”只是郭威外交方略的一个侧面,而不是他的全部。在纷乱无常的五代十国社会。要应付动荡不安的内外世界,仅仅停留在“保境”“和边”上远远不够,为巩固政权,后周太祖在外交上必须摸索新的出路。本文将就郭威的外交方略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答唐末、五代时期,由于封建军阀长期混战和横征暴敛,人民惨遭洗劫,加之黄河连年泛滥,北方契丹贵族乘乱进拢,使中原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连长安、洛阳等大城市也仅存断壁残垣,人民渴望结束战乱,恢复统一.公元950年,后汉宿将郭威在纷乱动荡之中建立了后周政权.他比较注意吏治, 在一定程度内减轻了民困,恢复了生产,使后周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秩序都有所好转.周世宗、柴荣是郭威的内侄和养子,为人谨厚,略通史书,擅长骑射,很得郭威的喜爱.曾任澶州节度使、开封府尹并受封晋  相似文献   

3.
郭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他建立的后周政权及其改革活动,标志着五代历史的重大转机。以往人们多注重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对郭威的改革研究甚少,本文拟就此问题略做探讨,以期引起重视。一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自幼沦为孤儿,生活于民间,饱尝战争之苦;十八岁时,投奔潞州军阀李继韬,应募为兵;二十二岁时,后唐庄宗灭李继韬,入选为后唐禁兵。据载,其“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阅薄书,军志戎政,深穷繁肯”,随李琼学习兵书《阃外春秋》,“常袖以自随,遇暇辄读,每问难”,逐渐成为粗识文理、稍具修养的人。石敬瑭以他“长于书计,召置麾下,令掌军籍”。后来又追随刘知远,“悉心竭力,知无不为”,为后汉立  相似文献   

4.
八、五代的都城五代是唐朝以后的一个特殊的时段。我们称五代,是因为它共有五个朝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因为这五个王朝的国号在它们之前都曾被用过,所以都加上个“后”字。这是我国史书的正式称号以免与前面同名王朝相混淆。可是,这五个王朝都很短,最长的后梁,不过16年,最短的后汉,仅有4年,5个王朝总共加起来不过53年,平均每个王朝只10年多一点,所以把它们联在一起,称之为五代。这五个王朝持续时间及所选都城地点如下:后梁(公元907年~923年)——东都(大梁),西都(洛阳);后唐(公元92…  相似文献   

5.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所以也叫郭荣),当上皇帝后,在历史上获得的评价很不错。然而,周世宗却在当了六年皇帝之后,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  相似文献   

6.
隋唐五代是前后相续的几个不同的朝代,在这几个朝代中,隋代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统一王朝,但它却只存活了38年(581—618)时间。五代又称五代十国,是在大唐王朝灭亡后天下陷入混乱状态下建立起来的几个割据分裂的短命王朝:在中原,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走马灯似地转换更替;在南方,还有吴、南唐、吴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九六○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五代”。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又曾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政治上是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刻板刊印经籍则是这一时期雕版印书史上的一桩大事。  相似文献   

8.
后周世宗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并迅速统一中原和南方,宋太祖堪称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可是在十六年后即开宝六年(976)十月二十日夜,太祖突然暴毙。第二天其弟赵光义继位,即太宗。对太祖、太宗兄终弟继的王位继承问题,史学界有"金匮之盟"之说。  相似文献   

9.
<正>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回军开封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就是北宋的开国君主宋太祖。很显然,北宋王朝的建立是不同于我国古代史上其他几个著名朝代的。即不同于前期的西汉、东汉和唐朝,不同于后朝的明、清两代,这几个著名的朝代都是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农民起义的风暴摧毁了前朝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原  相似文献   

10.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所以也叫郭荣),当上皇帝后,在历史上获得的评价很不错.然而,周世宗却在当了六年皇帝之后,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69页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第 13 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梁”的北方是“晋” ,本人认为这种标法欠妥。因为此“晋”当为唐末藩镇中被封为晋王的李克用的割据势力范围 ,它不能与五代十国的政权并列。而且 ,这样标法还极易造成对“五代”历史概念的误解与混淆 ,使学生把它与五代中的“晋”混为一谈。现阐释如下 :(一 )“五代”的历史概念据课本及各类辞典、史学著作 ,五代的定义都是指唐灭亡后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 9 0 7~ 92 3 )、后唐 ( 92 3~ 93 7)、后晋 ( 93 6~ 947)、后汉 ( 947~ 95 1)、后周 ( 95 1~ 9…  相似文献   

12.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到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03——333年)的三十年间,滇中战乱频起,时局动荡不安。最初是拥有实力的部族首领的叛变,接着又爆发了四川流民起义政权所支持或发动的三次宁州之战。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州治在原晋宁县),是晋武帝泰始元年(271),合益州的建宁(滇中、滇东)、兴古(滇东南)、云南(滇西)和交州的永昌(滇西)等四郡而建置的。在这片广阔的地域内,有着四十五个县,八万三千户人(《晋书·地理志上》)。太康三年(282年),废刺史改设南夷校尉,持符节出镇。  相似文献   

13.
梁之“后”     
课本第137页:“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应为“建立梁,史称后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8页“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的表述严谨准确。同页注释①明确指出:“五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以梁、唐、晋、汉、周为名称的朝代,因此后人在五代的朝代名称前加“后”字,以示区别。梁之“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北方黄河流域同时出现了“晋”和“梁”两个政权名称。五代“梁、唐、晋、汉、周”,是前后相继的,这两个政权不应该出现在同一图中。后晋和后梁的历史地理$山东省东明县实验中学@张春芝  相似文献   

15.
吕端生于后唐潞王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卒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1000年),约在后周太祖时期入仕,在近四十年的宦海沉浮之后,于太宗淳化四年进中书参知政事,三年后拜相,达到了封建官僚仕宦的顶点——“人臣极品”.但太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吕端政绩平平,毫无建树,人谓“糊涂”,只是太宗死后,在真宗继位问题上突然明智起来,挫败了王继恩等人的阴谋,表现得很“不糊涂”.那么,为什么同一个吕端前后行为判若两人?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6.
封立 《甘肃教育》2013,(20):96-96
唐帝国灭亡后,中国进入分崩离析、兵祸连年的五代十困时期。这一时期,今天的甘肃全境分属几个割据政权,酒泉以西为归义军政权所管辖,张掖地区为甘州回鹘政权所掌控,武威一带为凉州蕃汉奴隶主政权所占据,兰州及其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则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控制,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事小断,各王朝虽因培养人才及政治形势的需要对教育有所重视,发展程度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李强 《现代语文》2009,(10):149-150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大臣范质被迫认可了新政权。对相关史料中所使用的“召”“拥”“率”三个动词进行语义学和修辞学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得新的历史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8.
公元840年,雄据漠北的强大回鹘汗国,由于天灾人祸,内部变乱,终于被黠戛斯人攻灭;部众四散逃走,其中的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与贞观六年(632)和武后延载元年(694)即迁入此地的回鹘部众结合在一起,先依附于吐蕃;公元848年后又归属张仪潮的归义军。到唐末五代,“中原多故,王命不及,甘州为回鹘所并,归义诸城多没。”一个以甘州为中心的控制部分河西地区的回鹘政权——史称河西回鹘(或甘州回鹘,以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古代史教材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有些古代的地名经常发生变换.例如现在的南京古代就有过“建业”、“建邺”、“建康”等多种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在这里置建业县,三国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到建业。晋武帝太康三年改为建邺.那么“建邺”为什么又改成“建康”了呢?这是因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为了避“邺”字讳,于是把“建邺”改成了“建康”。  相似文献   

20.
一、从兴盛走向衰落的高丽王朝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高丽王朝(通称“后高丽”),到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在新罗末期農民战爭勝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在它的建國初期,一方面鑑于農民起义軍力量的偉大;一方面为了巩固新政权,緩和階級矛盾,便施行了一些客观上符合農民利益的讓步政策。例如太祖(918-939)时“置審穀使以备水旱飢饉,定租稅征賦之法以禁暴斂,免三年之租而使流民归于田里”(見“高丽史”太祖世家),光宗(950-975)时施行“奴婢按檢法”,使一部分奴獲得平民身分等政策;再加上对外采取和后周、宋朝联合,井对契丹修好的方針,所以能够造成五十余年間的和平环境,因而使社会經济得以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