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性公司制作为一种创新性组织制度,为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平台。它的科学实施创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管理新模式、突出知识产出和人才培养功能的企业法人组织新模式以及自主发展的大学学科建设组织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一个以知识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特征的新时代。本文基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内在规律,提出一种“学科性公司制“的科技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行的具有分散特征和有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架下,根据新形势对农业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分析了科学知识发现和技术发明与学科体系和热带作物产业技术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中心平台,以学科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为主线,提出了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新模式,分析了该新模式对构建世界范围内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和优化配置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的参考意义,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三重螺旋机制创新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模式认为,高校、产业界和政府三方互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升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和创建的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推进了政府、大学、产业之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促互动.发挥了政府的组织与保障作用和大学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存贵 《西藏科技》2006,(6):16-17,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创建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峰 《知识窗》2023,(2):63-65
通过分析传统研发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发展并举的新研发机构,同时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联盟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新模式,将研发机构升级为学习型开放组织,实现研发机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雪梅 《情报探索》2008,(2):116-118
主题网关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新模式。文章就主题网关的内涵与发展、创建主题网关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主题网关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库对推动青海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青海建设新型科技智库的必要性、战略意义以及青海科技智库组织运行模式和创新发展机制三个方面研究青海科技智库,提出根据青海特色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选择科技智库发展重点领域;构建了政府投资兴办、多方合作共建、企业化运作的新模式;创新了科技智库成果推广应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福在 《学会》2006,(7):44-46
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社会作用是学会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科技团体具有人才智力与学科的专门性、综合性优势,应努力发展成为科技智库(Think tank),积极服务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这种智库作用,在国际上,也是现代科技组织包括影响政府行为在内的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功能。近年我们强化科协及学会科技智库作用,大力开展学术交流、软科学研究,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使科协与所属学会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墨琴 《现代情报》2006,26(6):222-225
随着各地对科技形象的日益重视,如何树立、宣传好科技形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形象理论的发展、科技形象的概念内涵、组成要素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对科技形象形成机制进行了颇有创建性的分析,并以这些探讨和分析为基础对区域科技形象宣传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探究。  相似文献   

11.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织、参加的从事科技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担负着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以及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责任,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学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但目前县级学会的组织架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内知名大学在广东设立了科技研究院(简称广东科技研究院),这是高校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广东科技研究院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作用,以及这一新型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生科技发展的广义语境包括民生科技主语境和支撑语境。广义语境模型反映民生科技发展具有普遍联系性、客观现实性、主体多元性、学科融合性、社会实践性、动态协同性、边界开放性和可评估性等特征。为了加快民生科技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民生科技传播渠道,丰富民生科技学科体系,加快民生科技产业化发展,建立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网络,提高民生科技要素体系支撑力度,扩展民生科技国际合作途径,加强民生科技评估力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在自足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探索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了推动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北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构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了以本科生为"科研助理"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文以东南大学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为例,重点探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提出了在高校科研基地、学科、仪器和人才等方面“三共建一培养”模式,为高校各级决策层科学利用政府、企业以及本单位的科技资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北重镇兰州,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科技明珠,那就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创建于1954年的兰州分院,在国家开发建设西部的政策指引和物质支持下,经过近50年的开拓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资源环境、重离子物理和材料化学研究为主体的科技布局,以其鲜明而丰富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享誉国内外,成为令人瞩目的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在这里,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西北科技劲旅”。多年来,这支劲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已…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地)科委组成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区)验收委员会,于1995年1月对山亭区和台儿庄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 “创建”的成功是对我区科技工作的肯定性总结.近几年来,我区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努力工作,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培训和社会化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作为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支撑点和着力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规范管理,本文利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函件等的方式,对云南三十余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现状、科学数据共享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具有典型的学科和地域特征,其在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野外观测与实验数据,科学数据资源储备极为丰富。但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科学数据共享利用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依托云南大仪网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数据共享中心”,打造科学数据规范化、网络化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积极采用“野外站-实习科研双基地”、“野外站-科普游”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野外站在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上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切实提高云南野外站的科技资源质量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协调、机制科学的创新型云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晓宁  刘求实 《学会》2005,16(4):7-10
一般说来,在一个非营利组织创建之初,其优先事项是确定组织的使命和计划。一旦该组织的基础确立以后,其发展重点则放在了组织的规模,覆盖范围以及所运用资源的量上来。因此,从全球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情况看,组织扩展是非营利组织演变进程中的普遍趋向。当今的非营利组织一般都会有一些弱点,如组织活动地域的限制性,组织活动范围或领域的限制性,缺少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上海科技大学于 2013 年成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0 年间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文章结合上海科技大学 10 年来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