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试题命制的立意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逐步从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过渡,1999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则是以能力立意的一次成功实践.具体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突出考查思维能力1999年的选择题较1998年减少一道,分数减少5分,整卷对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提高.第(1)题考查观察、抽象、概括,第(4)题考查观察、类比、直觉思维,第(5)题考查推理判断,……,第(18)题考查符号语言的分析推理,同时还通过新情境试题(如理第(4)、(14)、(18)、(22)、(23)、(24)题等)考查创新思维能…  相似文献   

2.
龚铁森 《化学教学》1999,(12):28-29,30
旨在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今年高考化学第33题从试题取材、命题立意、试题构思、能力层次与考查范围及解题要求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改革的思想.原题:33.(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I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  相似文献   

3.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4.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5.
李莹 《江西教育》2000,(1):35-35
一一题多中心,多角度思维。一题多中心是指同一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促使学生在立意新颖上下功夫。1.设计问题,指导立意。大多数同学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欲望,而苦于“眼高手低”。教者根据文章的题目设计一系列典型性问题,诱导学生创造性的“立意”。如《一次运动会》我设计的问题是:(1)从烈日下的裁判员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敬业,奉献)(2)从夺冠同学的拼搏精神中,你明白了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3)从接力赛跑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团结就是力量)(4)从跑在最后仍坚持到底的运动员身上,你悟到…  相似文献   

6.
蒋明星 《物理教师》2011,32(4):38-38
2008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0题,运用常规的物理情景,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题目立意很好,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很好的体现了考试说明.但笔者认为该题中有一处的文字叙述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7.
题目 已知α,β为锐角,且sin(α十2β)=2sinα,求角α的最大值,并求此时tg(α+β)的值.这是四川省南充市8所重点中学,高中2002级第一次联考第19题,试题遵循了“能力立意、强调综合、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的高考命题原则,是整套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0年,江苏等6省将率先进行“3+综合科目”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这一改革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将是内容的改革,它将会更体现重能力、重应用.命题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拼盘”,而是由过去主要以知识立意逐步变为能力立意,既注重考查学生单门学科知识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多门学科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懂、学活,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做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分析几道物理科目与相关科目的渗透题,供参考.例1 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水平初速…  相似文献   

9.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仍然沿用了2013年的题型格局。其中,第三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论述文文章)部分仍然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层级B)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的能力,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六个能力层级的考核目标中,“现代文阅读”属于能力要求较低的题目。  相似文献   

11.
’96高考数学答题失误谈(续)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4.理科第(22)题讲解:这是一道“浅而不俗”的题目,能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若将整个图形(图1)向面AA1C1C作垂直投影,则题目中的两问都转化为矩形(图2)中的显然结论:矩形...  相似文献   

12.
一、试题特点分析 1、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2008年高考政治试卷(海南)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立意.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第4题、第8题、第21、22题、24题、25题、26题等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当前社会的认识和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整份试卷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3.
邓玉明 《物理教师》2000,21(6):47-48
所谓信息给予题,是指试题叙述中,给出一些新信息──学生未学过的知识、方法,或者不熟悉的新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等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试题类型.本文就这种题的分类及求解对策谈点浅见.1新景旧知型 代表这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对学生而言,题目本身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即新情景或新信息),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了的(即所谓“旧知”). [例1]据报道,1992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年实行“3+综合”的考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学科呈现出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变化,高三历史复习应抓好以下四个“点”:一、把握立足点首先,应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力求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它们。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现今综合能力测试虽然强调“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但能力立意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离开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比如,2001年文综卷18~22题及40题(1)小题等都是直接考查“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22题是一道韵味十足的压轴题,解题方法形式多样,从多角度考查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考试命题要求.下面仅对第二小问给出几种解法,同时给出它的两个推广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景松 《物理教师》2013,(12):40-40,43
2013年泉州市的中考物理试题有选择、填空、简答、实验探究和计算5种题型,而选择题共有22小题,其中最后的两道选择题(即第21、22题)应该是属于“难”的电学题目,命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薪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综合索质”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推出了“3+X”综合科目的考试。理科综合考试从内容上增加了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侧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讲,它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索质的考查。面对这一举措,经过两年的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复习的思路和对策与师生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浙江省开始新课程下的高考,6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年起新一轮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回顾近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相信对认识高考,特别是认识浙江特色的高考,搞好以后的数学教与学将大有裨益.1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解读1.1稳中渐变,贴近学生实际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坚持“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适合浙江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1.1.1题型结构从2007年始,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题型上一直保持“10+7+5”的形式,其中,解答题一般是一道题2个小题(以理科试题为例,只有2012年和2014年略有微调,其中,2012年第22题第(1)小题和2014年第19题第(2)小题都包含2个小题),难度梯度递进.经过实践证明题量是合适的,题型搭配比较合理,选择题、填空题照顾知识覆盖,解题灵活,解答题深度考查、全面检测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推出了“3+X”综合科目的考试。理科综合考试从内容上增加了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侧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讲 ,它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面对这一举措 ,经过两年的思考和实践 ,摸索出了一些复习的思路和对策与师生们交流。一、回扣课本 ,落实双基“3+X”首先体现了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基础教育 ,仍然重视“双基”的考查。比如 :…  相似文献   

20.
近年的高考数学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而能力的考查,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运算、空间想象等各种能力,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从考生对“能力立意”题的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欠缺一种“意识”,影响了答题的效果.因此,在冲刺阶段,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几种解题策略,提高解“能力立意”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