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是什么     
龙是什么渭源县一中张仲林一提起“龙”,学生会自然地想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这里所指的“龙”和中学《动物学》课本中提到的“龙”是不是一样呢?初二《动物学》课本在讲到“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时,引入了“龙”的概念。如,我国四川...  相似文献   

2.
杨彩娟撰文《(西游记)“龙”形象的题材拓展与文化审视》指出,“龙”是中国历代文学家笔下常见的素材.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大大拓展了“龙”形象的题材.将龙马题材整合到“龙”形象的叙事中。  相似文献   

3.
<正>谭汝为先生说,比喻是人类思维的智慧闪光,是语言艺术绽开的灿烂花朵。比喻修辞格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雪莱的《致云雀》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在“学习提示”部分,编者称《致云雀》这首诗歌“比喻新奇”“修辞大胆、灵活”。那么,这首《致云雀》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到底新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外婆的“甲骨文”是怎么回事呢?习作的文题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吸引着我们往下读。这悬念直到习作的末尾处才揭开:原来外婆在本子上记录了许多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汉字,这就是外婆的“甲骨文”。看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顿觉“甲骨文”一词用得很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传统年画中,在高官大员的朝服上,经常会出现麒麟的图案。不仅如此,威风凛凛的麒麟形象还被刻成石雕,或被制成饰物,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麒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在民间广受崇拜。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3,(2):33-33
十二生肖中唯有龙是虚拟的动物,那么龙与蛇到底有些什么渊源呢? 《说文》里说“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里的“鳞虫”指的就是水蛇、鳄鱼之类。在各种有关龙的电影或动画片里,我们不难看到龙那蟠曲柔软的身躯,在天空或水里翻腾。从这点来看,龙的身躯应该是蛇的化身,而不是其他鳄鱼、蜥蜴之类,它们虽具鳞之身,却没有蛇的蟠曲、柔软、灵活与行动迅速。  相似文献   

7.
幸运儿,作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一种超现实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那么,在这部荒诞派戏剧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试图从“末人”形象——无希望者、无创造者、信奉奴隶道德者这个角度来解读幸运儿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8.
在《呐喊》和《彷徨》中,特别是《示众》,鲁迅确实是从启蒙主义角度来写“看客”的。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都是以无名“庸众”的形象出现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鲁迅眼中的“看客”形象到底是文学想象还是一种理性分析?如果是文学想象,那么.它与五四时期启蒙主义者的启蒙预设关系到底有多大?不论是从往昔的历史事实判断还是从后来的社会实践的验证.所谓五四的“启蒙”的辉煌成就.那都是一种知识精英们的自我陶醉的神话!鲁迅本人也是这个神话的制造者和阐释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呐喊》和《彷徨》中,特别是《示众》,鲁迅确实是从启蒙主义角度来写“看客”的。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都是以无名“庸众”的形象出现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鲁迅眼中的“看客”形象到底是文学想象还是一种理性分析?如果是文学想象,那么.它与五四时期启蒙主义者的启蒙预设关系到底有多大?不论是从往昔的历史事实判断还是从后来的社会实践的验证.所谓五四的“启蒙”的辉煌成就.那都是一种知识精英们的自我陶醉的神话!鲁迅本人也是这个神话的制造者和阐释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洛丽塔》像是扔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化领域中的一颗手榴弹。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弦呢?是魔鬼还是天使。是诱惑人的少女还是被蹂躏的少女?而事实上对于读过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人来说,对洛丽塔的形象仍觉些许模糊,无法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洛丽塔现象”对于引导教育21世纪的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描绘明末清初战争历史的影片中,往往会出现大炮的形象,有的称它是“红衣炮”,有的称它为“红夷炮”,到底哪一种称呼确切呢?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1.了解《老人与海》中老人的形象特征.2.体会《老人与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重点难点]1.“硬汉子”形象特征的把握.2.老人形象的现实意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讲一个老人的战斗故事,他的战斗对象是鲨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战斗中,老人拥有哪些影响战斗胜负的东西呢?最后又是谁赢谁输呢?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见《小学教学》2009年第九期卷首语),“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很多报刊都特辟版面刊登“言论”,比如《青年》的“世说新语”,《作与考试》的“聆听世界”,名字虽然不一样,但实际上是一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言论”呢?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李老师首先请幼儿欣赏中国龙的形象,谈论龙的传说、龙身体的构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之后,李老师请幼儿画出心目中的怪兽卫士。因为有了之前的欣赏与讨论。孩子们大胆地创造出了很多新颖的怪兽形象,而明明的纸上却是一片空白,李老师问道:“你的怪兽卫士呢?”明明答道:“这就是我画的怪兽啊,我的怪兽来无影.去无踪。”面对明明的“来无影、去无踪”,李老师困惑了,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6.
龙年说龙     
新的千年的脚步声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按照中国传统的算法,新千年的第一年──2000年恰好是“龙”年。千年以“龙”开始,而我们都自言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一谈到龙,大家都个陌生,看到的龙的图案,听到的龙的歌声,念到的龙的词语,可谓比比皆是。但龙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为什么都称作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呢?要真正答好这两个问题,恐怕还是要费点时间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传说中黄帝、禹、共工、祝融等…  相似文献   

17.
徐凤 《现代语文》2007,(4):86-87
作家创作小说的本意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完成的。小说《浮云》一时轰动日本文坛就是因为作品独特的主人公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本意,那么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他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给出特有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大小﹄到底是﹃大﹄还是﹃小﹄呢□甘肃刘国杰刘秀兰“矮”与“射”□四川仁寿县教研室廖建华○备课资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三段“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有位教师这样讲解:“杨梅和桂圆一样大小,到底是大,还是小呢?”学生有的说大,有的说小。...  相似文献   

19.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71页引述了毛泽东的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而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屡次提及“五九国耻”。那么,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到底是“五七国耻”还是“五九国耻”呢?  相似文献   

20.
东方哲学的“神奇魔力”。法雷利公司到底从《道德经》里面悟出了什么?又采取了哪些“灵丹妙药”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