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一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不像儿时那样喜欢向父母、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不像儿时那样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他们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但同时由于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不够成熟,面对课业负担和社会竞争等压力,他们又出现了自我矛盾和自我失衡,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纷繁而喧嚣的社会,不断加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尤其是心理发展较成熟的中学生们,更多地感到了苦闷、彷徨,他们中的不少人心理天平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需要自主选科选课,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形成自主的认识.为了探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427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特定生涯行为(包括支持型、干预型、缺失型)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显著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干预型和缺失型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体验到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支持型的学生少一些,导致前两者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较低.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决策,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助力其生涯发展;"五位一体",推进高中生生涯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实施"全方位辅导",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需要自主选科选课,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形成自主的认识.为了探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427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特定生涯行为(包括支持型、干预型、缺失型)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显著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干预型和缺失型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体验到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支持型的学生少一些,导致前两者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较低.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决策,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助力其生涯发展;"五位一体",推进高中生生涯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实施"全方位辅导",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紧张的学习、升学的压力、父母过高的期盼、曲折的经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有的学生不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等,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苹 《中小学电教》2008,(11):138-138
<正>几乎每一个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都会受到情感的困扰,对他们而言,当情感到来时,他们感到欣喜,同时也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面对,但情感消失时,他们则感到痛苦、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已到人生的青春期,身体的突变、心理的躁动、性格的判逆。对高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班级管理应做到以下“三、二、一”。*一、先作一个具有“三心”的人班主任应作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生活上的知心人;了解学生作一个有心人。高中生因学习任务重,存在很多的困惑;生活远离父母,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平时又要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所以,高中生容易激动,做事不想后果。这就需要老师做教育的有心人,作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心到,事则易;心细,事…  相似文献   

8.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羞怯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心理控制、社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羞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羞怯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均高于女生,城镇学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羞怯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学生羞怯呈正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羞怯呈负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能缓解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羞怯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统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动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易受到心理困扰,心理矛盾突出,心理失衡现象较普遍。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  相似文献   

10.
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今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社会接触多、信息面广、思维独立性强,靠单纯的说教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已经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创设教育情境、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与学生谈话技巧、学会与家长沟通等,不失为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基本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父母期盼的眼神,面对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在我区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之后,我接待了好几位学习焦虑的学生,每一个学习焦虑的学生背后所隐含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来源于父母的压力,有的来源于自身的原因……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困惑时,帮助他们克服因考试、学习焦虑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阶段,主题思想教育是否还要搞,如何搞,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同时会产生偏颇与困惑。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今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社会接触多、信息面广、思维独立性强,靠单纯的说教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已经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创设教育情境、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与学生谈话技巧、学会与家长沟通等,不失为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聂晶 《文教资料》2006,(10):61-62
目的:了解中学生性问题认知方面的情况,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使之性心理健康发展。方法:对某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952名中学生的自填式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与高中生、住校生与非住校生性认知心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从艳 《考试周刊》2011,(70):180-180
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忽视,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欠佳的状况,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有的反映在审美心理上,有的反映在现代生活心理上,有的同学数种心理健康问题兼而有之……这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时时刻刻笼罩着当代中学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选取56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了横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现状调查,探讨其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叛逆心理量表》,对桂林市13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更多地表现在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相对较少;男生的叛逆心理较女生更明显,高一学生的叛逆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叛逆心理越明显;独生子女在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和城市学生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表现明显;学习表现越差的学生,其叛逆心理表现越明显.结论:内心的叛逆是中学生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组织结构、学校教育因素等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高考,学生的压力非常大,他们的心理层面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高中生厌学、逃课,与父母、教师闹矛盾,对学习没有兴趣,意志薄弱等.其实这些都属于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高中数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在这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活动理念】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渴望探索和了解自己。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使其很难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了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惑。追踪学校近10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测评数据,发现每年的测评中均有30%以上的学生在“自责倾向”这一维度上存在不足。因此,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滞后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而造成的中学生心理需要或动机与教育之间失衡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必需充分发挥学校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从澄清思想认识,戒除心理障碍等方面防治中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