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孩子为师     
孩子用对待生活的坦诚,把我们成年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展示出来。一位朋友送给我一个红色的风筝作为礼物,我自然认为那是送给我的两个孩子的,但当我检看礼物卡时,上面却写着:献给你那不泯的童心。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每一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是七五三。所谓七五三是庆祝孩子长到七岁、五岁、三岁的日子。因此,有这年龄的孩子的家庭,大人就要带着孩子到神社去参拜。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穿上为了庆祝这一天做的新衣服。父母感谢神灵保佑,使孩子平安地长到这一岁。同时祈求神明保佑让孩子今后继续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好孩子。还给孩子们买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魔法师,吹着一支长笛,经过一个宁静而又愉快的小镇。他带走了镇里所有的孩子。孩子们对笛声着了迷,跟着魔法师一去不返了。这是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面向秋野》中讲述的一个古老传说。其实,作家本人就是那个魔法师,《面向秋野》正是他吹奏的美妙笛音,被笛音迷住的孩子中,有你、有他、还有我。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1986年,瓦拉德卡刚上小学,他不太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天课堂上老师询问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当工程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农场主,轮到瓦拉德卡回答时,他怯怯地低声说道:"我想当总理!"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瓦拉德卡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你父亲是印度移民,爱尔兰还从未有过移民的孩子当总理的。"瓦拉德卡站了起来,声音虽小但语气却非常坚定:"那我也许会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5.
万圣节     
每年11月1日举行的万圣节庆祝活动是西方流行的风俗习惯。万圣节是一个使人迷惑不解的传统节日,就连西方成年人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庆祝万圣节。万圣节之际,孩子们都穿上星球大战的奇特服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准备好充足的美味食品,让左邻右舍的孩子尽量享用。要不然,赌气的孩子准会  相似文献   

6.
“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Book.是一门以绘画和文字的协调、互动来讲故事的艺术。绘本艺术是一种视觉美学,每个绘本都是由一系列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谐有致地组合成的整体,是一幅连续的视觉影像,唯美而悦目,简练而又注重细节,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能够调动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备受孩子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苏音 《世界文化》2002,(6):9-10
你是否曾藏有一个价格标签,这样你的配偶就无法了解你究竟花了多少钱?或者将你的购物单藏起来不让你的孩子们看到?或者将自己曾为别的异性所吸引的隐情秘而不宣?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在"全国助残日"前夕,5月12日,州政府副州长、州残工委主任、州残联主席邹子卿,率州残联理事长曹建康等一行,看望了大理州殛样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为他们送上浓浓的节日祝福,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大理州殊教育学校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室,邹子卿与正在进行康复课程的学生和家长互动交流,亲切询问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训练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回答下列提问 ,看看你做到了哪些。A :完全或基本做到 ;B :没有做到。1 坚持与孩子每天欣赏20分钟古典音乐。2 每两周与孩子欣赏一次画展。3 每周让孩子做一次“左手写字”练习。4 强迫孩子改掉左撇子的习惯。5 过分激励孩子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6 对孩子的指导采取专制性和命令性。7 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孩子的训练目标。8 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让他惊喜地发现 ,你不再只会斥责他(她)。9 每三周发现或培养孩子一种兴趣。10 在辅导孩子功课时 ,半小时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凯撒是水,加图是石头,但却是江心的巨石,虽终将被岁月磨平,但也有过劈波斩浪的日子。他长大是大石头,小时是小石头。4岁时,一个外地官员到他舅舅家游说,希望能为乡亲们争取到公民权。在客厅等待时,他跟小孩子们开玩笑,说请他们替他多说好话。孩子们都答应了,只有小加图保持沉默。官员寻思这孩子是不是脑子有病,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上流社会经常把培养子女的任务交给保姆。据温莎公爵传记作家菲利普·尼古拉所著的《爱德华八世》一书中记载,保姆分虐待型和慈善型两种。戴安娜王妃童年时的保姆汤普森现住伦敦以北约160公里的萨泽里村。1965年,汤普森来到斯潘塞家,照看戴安娜及其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共四个孩子,在此后的三年半时间里孩子们和汤普森住在桑德灵厄姆花园别墅一角的儿童室。那里有游戏间,三间寝室、孩子共用的浴室和小厨房。汤普森的房间位于戴安娜和弟弟房间的中间。保姆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给孩子们准备早点,8点钟边给最小的孩子喂牛奶边看…  相似文献   

12.
她的孩子刚刚出世几天,各方面的压力就开始纷至沓来。一位朋友送给她一本名叫《怎样使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的书,另一位朋友给她的孩子带来一套“数字卡片”。她的姨母打电话,询问她有没有给孩子报名入一所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并大声责备道,“你不该再浪费时间了,要知道进那所幼儿园是通向哈佛大学的第一步。”这样的事情对教育家玛丽·休·米勒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了。米勒以前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她现在经常撰写有关父母  相似文献   

13.
在芝加哥,有二百五十多户人家把伯纳特·施米特奉为天使。他们的孩子智力及感情失常,有的被称为低能儿和呆子。学校已声称无法教育他们。这时,富于理想的年轻女教师施米特作出了一个教育这些低能孩子的规划:给他们三年的特殊训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五年一般教育。学习结束后,这些孩子都成为身心健康,能自立的公民。伯纳特·施米特天资聪颖,十九岁毕业于芝加哥师范学院。但在申请教师职位的名单上,却屈居末位。于是,她决定开办一所自己的学校。她租赁了一家铺面上层的一间厢楼,请那些被学校拒之门外的孩子们上她这里来。她说:“我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我。”  相似文献   

14.
最好的时光     
我们时常听到孩子们希望自己长大成人,而老人们但愿自己青春再现。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欢乐与痛苦,谁能在自己的不同年龄期中得到欢乐而不把时间浪费于无谓的悔恨之上,谁就是最快乐的人。儿童时代没有什么负担,不会感到生活困苦。一个小孩如果有慈父良母,他便会丰衣足食,受到照顾和宠爱,无忧无虑地度日,在他的一生中不可能再得到那么多无偿的好处。此外,生活总是不断地把一些新奇的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那些对老年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能够在雨水和积雪中寻觅乐趣,初临海滨对他来说是一次奇遇。但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不能象他认  相似文献   

15.
魔术师     
你在梦中哭醒“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死了?”我说“,你在做梦。我们哪有孩子?”“有的,我们有一个。可是它死了。”你依旧在啜泣,汗水涟涟。“瞧,亲爱的,你叫‘它’这证明我们从未有过孩子。如果真的有,你就会喊‘她’或‘他’。”我轻拂着你的头发。我亲吻着你的面颊。你的体温开始下降。你再次昏昏欲睡它本该有个名字。“男孩儿的名字或女孩儿的名字,可这名字却总在我醒来前消失得无影无踪。”是的,在你入睡之前一切本未发生。■You woke up crying"Why did our baby die?"I said,"You're dreaming.We don't have a baby."Yes,we do.But i…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以为与摇滚明星生活在一起,就意味着鲜花、掌声、荣誉和激情,那么这些摇滚明星的孩子,也许可以告诉你这种生活的另一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一样是普通人,他们并不希望在父母的光环里生活,而更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走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7.
1970年夏天,朱莉·安德鲁斯与布莱克·爱德华兹合作在巴黎拍了影片《亲爱的莉莉》。当时安德鲁斯忙于事业,又要操持新婚不久的家务。每当工作完毕后她就急忙往家赶。孩子们早晨起床后也不收拾,甚至连牙都不刷,真让她有点哭笑不得。早晨,安德鲁斯把孩子们叫起来,对他们说:“孩子们,快起来,让我们一起晨练。我们比赛,谁若是输了,我们就罚他。”大女儿詹妮朝气蓬勃,说:“别那么唠叨,你说话可算数?”“当然,”安德鲁斯表示。她认为,作为母亲,自己得以身作则,带动孩子们。果然,在一次跑步中詹妮超过了安德鲁斯。“你准备怎么罚我?”她问詹妮。“…  相似文献   

18.
旅店客满     
华莱士·珀林那年九岁,才上二年级。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跟班很吃力。他是个大个子,笨手笨脚的,动作缓慢,头脑迟钝。尽管这样,班里的同学们仍很喜欢他。不过,每当沃利要求和孩子们一起玩球时,他们却难以掩饰恼火的心情。他们往往想办法将沃利甩掉,但沃利老是围着他们转——他不死心。沃利是个笑容可掬,满腔热情,乐于助人的孩子。他爱打抱不平,每逢大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人们,通常是孩子一起求学的场所。你会注意到学校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明确的地点,二是老师在同一时间内教两个以上的孩子。我们现代的学校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学校。但是,即使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礼物     
罗纯 《世界文化》2013,(11):F0002-F0002,1
我是在一个小镇子上长大的,从小学到我家,只要步行十分钟。在还不算久远的那个年代,孩子们都可以中午回家吃饭,有妈妈们在家等着他们。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奢侈,但那时的我并不这样觉得。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当妈妈就是要做三明治、要看孩子画画、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我妈妈非常聪明干练,在我出生之前她有自己的事业,早晚也要回归职场,但我从没怀疑过这位职业女性竟会在我上小学那几年,几乎天天陪我吃午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