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文章从落实教育标准、支持教师教育一体化形成和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现实问题三方面论述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阐述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构建包括"学习者选课指导系统"、"教师资格分级认证系统"、"教育学科课程管理子系统"和"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系统"在内的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并对教育学科课程提出分为国家课程和高校校本课程进行设置的设想。探讨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管理与运作。  相似文献   

2.
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改革总体要求,有序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德育为先,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英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构建“以人为本”的英语课程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与召唤。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完整的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必要推进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创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分级测评,完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方式,从而构建高效而和谐的生态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自然和谐,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洪明 《中国教育学刊》2021,(3):14-18,44
加强家长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但家长教育普遍存在实效性不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提高家长教育质量需要研究家长教育规律,加强课程建设。家长教育是成人教育,家长教育课程应尊重成人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家庭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既是私事也是公事,家长教育具有"弱强制性"特点。开发家长课程,应该以提高家长胜任力为目标,构建以"通识+拓展"相结合的模块化内容体系,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和以评价促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关键环节。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从课程学科地位、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机制角度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建议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工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方位科学评价方法,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程度愈高,课程系统的效能愈高。和谐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理想状态,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以系统的观点总揽课程设计、以整合的观点确定课程内容、以后现代观点建构师生关系、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程评价是和谐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杜俊 《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69-170
将知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融入“入学指南”课程管理系统中,分析了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构建了“入学指南”课程知识库,提出让学习者利用“入学指南”课程知识库进行建构学习,解决各种问题。系统可提高学习者的效率,对构建服务型课程管理系统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品牌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的更新,是推动中职教育旅游专业改革创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尔夫球童实务》是中职教育旅游专业为适应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而新开发的品牌课程。因此,对这门品牌课程建设的研究,对于探索品牌课程开发建设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品牌课程如何契合社会不同层面的要求,如何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加强品牌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参考对象。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学科属性,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学科支撑;思想引领、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的课程目标定位,明晰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文化渗透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构成了劳动教育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明确家庭、高校与社会的教育主体职责,有助于形成多元协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机制,有助于构建诊断性、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而网络课程建设则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网络具有跨时空性和开放性,为办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网络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学提供丰富信息,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网络课程建设能够发展以能力为本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理念,建设有利于淡化学科体系和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党内和谐的实现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普遍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和做法,党内民主法治建设相当薄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遵循依法治党的理念。构建完备的党内民主法规体系,制定科学的党内民主法规运行程序,创建有力的党内民主执法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塑造坚定的党内民主法治践行者,从而保证党内民主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在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信用体系已被打破,而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使我国"失信"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左”的思潮的表现、观点,提出必须坚持实本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的错误倾向,并提出“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考察了“和谐”的原初字义及其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的语用,同时比照古代希腊关于“和谐”一词的语义及其语用,阐明“和谐”无论从人类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都是文明的一种尺度,这一命题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和实际工作中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的礼乐思想取法于先儒,理合乎阴阳太极之道,符合封建士大夫的社会理想,即使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其"礼先而乐后"的观点,又在哲理上自相矛盾,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相违背,因而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探索了构建和谐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包括构建教育环境的和谐,构建教与学、主导和主体的和谐,构建大学生内心的和谐,构建虚拟和现实的和谐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既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又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出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工作的和谐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如何加强学生工作的和谐建设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但如何对学生工作的和谐建设进行科学、全面地定量评价,尚无成熟的方法。本文利用和谐指数的概念,清晰直观地表现被评估单位学生工作的和谐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人际之和思想是先秦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人际之和思想由先秦宗法社会制度中派生而来,宗法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要求以伦理道德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是先秦儒家的人生理想,先秦儒家体“仁”、实践“仁”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重要的当下,有效释放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直接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发挥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进行社会利益整合,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在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视角下,从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党内建设,利益整合的制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多党合作中的利益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