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有普通话心理的人们,似乎对方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瞧不起,所以,方言在流行文化里沦为搞笑的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2.
毕凯 《大观周刊》2012,(52):297-297
保护方言可以从立法规范、加强宣传、增加方言类节目和教学、录音整理等方面进行。而我们作为文化传承重要一环的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着手,把方言引入我们的课堂。让方言成为我们教学语言的一种与普通话相辅相成,应谊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方言的兴替     
说到方言,有些很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方言到底算不算一种“土”的标志,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回答的。想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广东话的那种飞黄腾达的地位,就不好以“土”不“土”来评价方言了。谁也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粤语歌一度成为中国亿万青年的“心声”,最早大约是从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随后是大量香港歌星的感召,广东话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一时间,全国人民心荡神摇,原来被贬为“嘎嘎”的粤语,怎么听怎么“来劲”,似乎突然觉得人类的很多微妙复杂的情感,只有用广东话才能“到位”。多少怀着歌星梦…  相似文献   

4.
朱姝  丁鋙 《新闻界》2008,(5):48-49
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方言影视是一大热点,其形式和内涵都具有独特的传播意义,本文将对此现象做一简单的梳理和剖析。同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方言广告创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对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修复闽南方言使用环境、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护手段、加强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口传说唱艺术的整理与推广活动,从而保护闽南方言文化并促进其健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现状自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读音统一会,规定共同语标准音开始算起,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统一标准的普通话尤为重视。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  相似文献   

7.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还有一些认识问题需解决,尤其是怎样认识方言的使用,以及如何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文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敬文东 《方言以及方言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赵晨阳 《新闻窗》2007,(4):95-96
我国地域博大,各地方言丰富多彩,这是中华文化繁荣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大力提倡和推广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通用的普通话。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对方言使用的探索越来越宽容。把握好普通话在播报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方言在播报中的积极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方言影视剧产生与发展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媒体竞争格局下,方言影视剧的繁荣有其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特别是方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电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多元文化需求,使得方言剧有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方言剧在中国影视剧强调地域特色的发展趋势中已经获得了生存权。  相似文献   

13.
从普通话与方言之争看构建和谐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菁 《青年记者》2007,(2):61-62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多元的时代,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多种不同形态文化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社会环境当中,并享受着它们所带来的知识和愉悦。在现实中,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而多样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然而,近一两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广播电视播出语言的通知,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关于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的讨论。这个事件反映出,当今在由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大众文化语境下,民间文化遭受漠视的事实及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在对该…  相似文献   

14.
龚明义 《青年记者》2005,(11):65-65
成都落选全国“明城市”后,一些网友在网络论坛上热烈争论,有的认为“成都人不讲普通话,影响与抽检人员的有效交流是落选的重要原因。电视台大肆播放方言剧也是一个明城市的倒退!”9月15日《华西都市报》在报道此争议时使用小标题特别强调“方言与明城市无关”的观点,并认为网友的发言是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是个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地区。岛上通行的语言有汉语、黎语、临高语、村语、勉语、回辉话、壮语。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有海南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广州话、富马(附马)话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方言(黎语分五个方言,临高语分两个方言均未计算在内)。可以说海南是语言和汉语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从昆明的方言电视节目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昆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本土方言电视节目的语言态度进行考察,有利于了解昆明地区人们对方言电视节目中方言的认知倾向,进而探讨方言电视节目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方言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并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方言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